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新闻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东北跌幅有所加大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1-10   
  今日生猪价格持续震荡调整,而且生猪行情继续偏弱调整,如今东北地区猪价跌幅略有加大,外三元大猪均价跌破7.5元。北方地区在供给增加、需求不佳的情况下继续弱势调整,南方地区在腊肉制作的支撑下保持平稳震荡的态势,整体走势好于北方地区。  由于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对生猪市场行情支撑较为有限,元旦假期即将来临,但是屠宰企业收购仍不积极,并未见大幅度提量收购现象。现在屠宰企业观望市场的情绪非常浓厚,而我们建议养殖户能够逢高出栏。在当前供需僵局的情况下,预计元旦假日期间猪价仍将以稳中震荡调整为主,难有变动。而近期生猪价格持续弱势整理影响或导致猪肉价格出现小幅下滑现象。  猪价继续震荡养殖户要密切关注大猪与标猪的价格差异  生猪市场最近两天继续保持小幅震荡的态势,而且呈现偏弱的走势,截止到昨天,生猪出栏均价已经接近14.8元/公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猪价都是在14.9元/公斤附近震荡的。尽管下跌幅度不大,但是持续弱势的态势与养猪户期盼的需求旺季还是与一定差距的。  其实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形势,原因在于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南方制作腊肉的高峰,但供给没有出现严重的短缺,而且现在北方地区的需求尚未进入旺季,屠宰企业压价观望的心态浓厚,所以价格相对比较疲软。对于想要等市的养殖户,一定要密切关注大猪与标猪的价格差异。南方制作腊肉特别喜欢280斤以上的大猪,一旦大猪的价格低于标猪价格的时候,市场风向可能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生猪价格波动是受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的。通常情况下,重大疫病或者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猪肉需求的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猪价下跌。另外就是不可控的猪周期是造成猪价暴涨暴跌的主因。如今猪周期在环保、行业转型的情况下温柔了不少,但是猪周期并且消失,所以生猪价格的波动也会持续。  从消费方面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预计长远来看人均猪肉消费会维持相对稳定,需求弹性较低,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出现的波动性不大。但是供给端不一样,在生产周期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之下,生猪供给弹性却相对较大,现在规模化在加速发展,大集团纷纷斥重资布局,小散户纷纷退市,供给端的稳定性较之需求端较小。  规模养殖正在加快发展畜禽粪污有机肥或将迎来快速爆发期  生猪养殖业这几年的环保整治工作影响非常大,无论是饲养结构还是规模都发生了变革。毫无疑问,养猪环保会是常态,绝不会是此轮拆迁完毕之后再次进入恶循环的态势。所以说拆迁只是手段,要真正的做到养殖与环保和谐发展才是目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种养结合的模式越来越被政策所鼓励,已经成为养殖战略方向。  现在规模养殖正在加快发展,但是养殖与种植相分离的情况非常明显,以往养殖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殖,阻隔了粪污还田也最终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而种养结合模式不但能够合理解决环保问题,而且有望成为畜禽粪污有机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或将迎来快速爆发期。  业内:散户退出并非由于生产成本高于规模化养殖  这两年在环保的拆迁的压力之下,大量的散养户被迫退市。其实之前在环保拆迁尚未开启的时候,业内散养户的退市已经开始了。因此,业内认为散户退出并非由于生产成本高于规模化养殖,而是有着很多的原因。  散养户确实有着自身的弱势,而我国目前的生猪市场极不稳定,在疫情、价格、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等风险的影响下极其容易遭受暴涨暴跌的打击。而一旦市场波动的时候,散户因资金短缺、对市场信息认知不强等造成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所受损失非常大。正是因为养猪业的风险如此之大,近些年农民务工收入逐年增加,所以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只能说环保加速了散养退市的速度,但散养退市已经造就成为趋势。  散养并不会被规模化养殖完全取代  这几年环保风暴刮的紧,散养户大量的退市,同时对其批评的也比较厉害,可是养殖污染并不是小散的错,而是一直以来饲养模式的错误,这也是很多小散户感到不平的原因。但是环保整治没有错,养猪业需要转型是事实,阵痛总得有人承担。  当前规模化发展速度,已经代替散养户成为养猪业的主力。但是业内理性的认为散养并不会被规模化养殖完全取代。一是因为散养模式能充分利用各种种植饲料,很多农户都有土地,而饲料也都来源于此;二是散户饲养的资产专用化程度低,退出市场灵活,对规模化养殖模式可起到减震的作用;三是有利于特色养殖和种养结合模式。所以在中国现有国情的情况下,散户养殖还将长期存在于我国养猪生产模式中。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