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鲤蠢绦虫病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05-24   

疾病名称  鲤蠢绦虫病

为害对象  二龄鲤鱼、鲫鱼中也偶有发生 疾病概述      本病主要发生于二龄鲤鱼,鲫鱼中也偶有发生。湖泊网箱养鲤和池塘单养鲤鱼已有多起病例,可引起病鱼死亡。

病原       为多种许氏线虫(Khawiaspp.)和鲤蠢绦虫(Caryophyllaeus spp.)引起。比较常见的是中华许氏绦虫(K.sinensis)和短颈鲤蠢(C.brachycollis)。此类绦虫身体不分节,乳白色,头前缘有皱褶或不明显,睾丸在髓部,卵巢之前,球形,数目多。卵巢呈H形,在髓部或部分在皮部,位于虫体后部。

症状       大量寄生时,病鱼瘦弱,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剖开鱼腹,可见肠外壁局部充血,部分鱼肠有出芽状突起,大小不一,芽状部分较肠管部分硬实。剥开肠管,肠内充满白色脓样黏液,病灶部位充满蠕动的绦虫,可多达50-100条。   

发病规律      鲤蠢类绦虫的原尾蚴寄生于颤蚓(水蚯蚓),鱼吞食阳性颤蚓后受感染,并在肠中发育成成虫。因此,淤泥较多,水质较肥的池塘或浅型湖泊中,颤蚓较多,易发此病。病情严重程度与水中颤蚓密度成正比,即使是发病鱼池,严重的病鱼也占少数。通常春季是此病的高峰季节。

防治方法       养鲤池应清除淤泥,彻底清塘消毒,放养前可通洒二氯化铜1次(0.7毫克/升),杀灭水蚯蚓,可预防此病发生。

        发病池应立即洒二氯化铜,先控制病情发展,然后每千克鱼混饲口服甲苯咪唑50毫克、丙硫咪唑40毫克或吡喹酮48毫克,连喂3天。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