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牛羊养殖  家禽  养殖猪  生态养殖

我国肉牛业要围绕‘降成本’寻求发展壮大之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4-04-06   

  我国肉业要围绕‘降成本’寻求发展壮大之路 www.Ss136.cn

  1 肉牛业在饲养环节‘降成本\'的路径选择

  目前,由于养母牛赔钱,导致 我国肉牛产区大批量屠宰母牛,有些地方连同幼牛一并屠宰,不仅把当今的母牛宰掉,也将未来的母牛宰杀了。不仅在产地屠宰,还将 小母牛 拉到全国各大城市现场屠宰销售。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的调查, “整个东北母牛存栏量与 2000 年相比,正好差一半”。 “ 2008 年河北、安徽、山西、河南和山东五省 796 个养牛村,养殖户数量与 2000 年相比平均减少 22.1% ,其中河北省平山县南镇庄子河村减少 50% ,河北赞皇县肉牛存栏下降 70% ,山西省太谷县温家沟村减少了 87.5% ”。农民宰牛是因为养牛赔钱,肉牛养殖赔钱的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过高。而扭转肉牛产业继续走下坡路的局面,必须采取措施降低肉牛饲养成本,让农民在肉牛养殖环节有利可图,农民才会有积极性参与养牛,肉牛产业才能够发展壮大。

  1.1 造成肉牛业饲养环节成本高的原因

  1.1.1 ‘种养分离\'的生产方式导致肉牛养殖成本高

  在大农业体系框架内,种植业与养殖业是不可分拆的有机整体。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草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 两者互相依存促进。由于我国的 种养两业 被人为分割, 处于分离状态下。分别由两个不同利益主体从事, 使两者互相独立。 饲草饲料需要由货币作中介进行购买交易才能完成,因而 相应 提高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如果 将种植与养殖活动在一个农户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减少交易环节,就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在我国,由于在养殖环节片面追求规模化,追求建设千头肉牛场,甚至万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养牛户自家没有足够面积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 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农民养育肥牛还需要到市场上购买架子牛。 规模化养牛所需劳动力较多,也需要花钱雇佣。建设 规模化养牛场,还需要投入资金建标准牛舍,会发生较高的资金投入成本。由 于在养殖环节片面追求数量规模,人为制造了种养两业的分离脱节,造成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提高,这 是 农区养肉牛赔钱的主要原因。

  玉米秸免锄就近青贮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传统的“先铡碎后青贮”转变为“先青贮后铡碎”,对切铡时间进行置换,把农忙时的工作转移到农闲时来干。待到饲喂的时候,农忙季节已过,农民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切铡处理,实行边铡边喂。玉米秸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好处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变为地下青贮,不占地面空间,不污染村庄庭院,减少火灾风险,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1.2.2 以农户为单位推广‘种养结合\'生产方式

  我国农区发展肉牛养殖业,要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出发,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单位实行种养结合。这样,肉牛养殖所需饲草饲料就可以由自家种植来解决,劳动力也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利用,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降低饲草饲料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行种养结合生产方式,就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在一个农户中紧密结合。在种养结合模式里,养牛户有配套的土地资源,可以种植饲草和饲料。采取种养结合模式,牛粪便直接进入农田资源化利用,减少了购买化肥的投资,降低了种田成本。费用低廉地实现了环保治污, 提高了土地的土壤肥力。 由于能够 廉价 获得饲草和饲料资源。牛犊也自繁自养 由 自家母牛生产,能够利用实物资源替代短缺的货币,降低了农民从事养牛业的资金门槛,使农区肉牛养殖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1.2.3 在农户中推广‘自繁自养\'肉牛养殖模式

  我国的肉牛养殖业,大多采取 工厂化规模化精料育肥方式。这种把育肥环节独立出来的育肥牛生产模式,存在着产业链条过长的弊端。其在饲养阶段有种牛场、犊牛繁殖场、架子牛场、育肥牛场等环节。而且这些环节都互相分离,是各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各环节之间都需要经过市场交易来运作,都围绕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行博弈。由于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存在想买时价格高或买不到,该出栏时行情差价格低的情况,增加了养牛户的交易成本。

  肉牛育肥环节一头连着架子牛,一头连着育肥牛的销售市场。架子牛价格高低和育肥牛行情好坏 决定着养牛户的效益。对于养牛户来说,养育肥牛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够买到价格低廉的架子牛,并进而谋求出栏肉牛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 采取工厂化精料育肥模式,不论是‘北繁南育\',还是‘牧繁农育\',架子牛与育肥牛二者之间都必须有一次交易,都会增加交易成本。特别是大规模育肥,面临国内牛肉市场空间窄小,出口受阻困难的市场情况。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行情大起大落,经营大赔大赚,搞规模化精料育肥风险很大。

  如果由农户实行 “ 母牛 + 犊牛 + 架子牛 + 育肥牛 ” 一条龙饲养。母牛是自家的生产资料,牛犊由自家母牛繁殖生产,架子牛由自家犊牛长大而来,育肥牛用自家架子牛培育而成。不用到市场上购买,减少了外部交易环节,克服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困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农户实行 “ 母牛 + 犊牛 + 架子牛 + 育肥牛 ” 一条龙饲养。饲草饲料在自家田地里种植,廉价甚至无偿获得饲草和饲料资源。小型牧场建在自家的田间地头,粪肥直接施入自家农田,既降低了种田成本,也降低了养牛成本。这样的肉牛生产方式,养牛户生存能力能够大大增强。即使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刻,也能坚持住不垮台,等待市场高峰期的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肉牛业在屠宰环节‘降成本\'的路径选择

  2008 年,国内多数肉牛屠宰加工企业都出现了亏损,肉牛屠宰厂发生亏损,有屠宰厂内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因素。从肉牛屠宰厂自身角度来说,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规模化,造成厂区面积过大,厂房规模过大。由于片面追求‘现代化\',造成设备设施标准过高。从而导致固定成本高,运行成本高,交易成本高,削弱了市场竞争力。从外部因素的角度看,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牛源短缺,收不到价格便宜的育肥牛,原料价格高及产能大量闲置,从而导致加工厂亏损。

  2.1 造成肉牛业屠宰环节成本高的因素

  2.1.1 大型肉牛屠宰厂固定成本高

  中国猪肉行业已经涌现出双汇、雨润的百亿元级巨型企业、肉鸡行业也涌现出诸城外贸、吉林德大等著名大企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情况让肉牛行业羡慕不已。肉牛行业也望眼欲穿地呼唤大型企业诞生,期盼肉牛行业‘标志性建筑\'出现。试图由大企业把肉牛行业撑起来,给肉牛行业以信心,给这个行业长脸争气。在规模化导向下,肉牛屠宰厂在工厂建设方面贪大求洋,在厂区规模上,在厂房面积上追求中国最大,甚至亚洲最大。在设备上选择世界顶级的最先进的美国查维斯、荷兰施托克、日本桑玛士、德国迪克等屠宰设备。由于片面追求规模化,导致厂区面积过大,厂房规模过大, 冷库容量过大。 由于片面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设施标准过高。 这些动辄年屠宰几十万头,甚至号称百万的这些大型规模化肉牛屠宰厂,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加大了利息负担,增加了固定投资成本。

  2.1.2 大型肉牛屠宰厂运营成本高

  大型肉牛屠宰厂占地面积大,土地使用费和占用税负担重。大型肉牛屠宰厂的冷库大,在运行过程中电耗多。大型肉牛屠宰厂工序多,占用的专业工人数量多。只要生产线启动就得占用几百人。满负荷运转的大型屠宰厂,需要一两千工人。即使屠宰量很低时,生产线上的工人也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在无牛可宰没活干的时候,也得给工人开支。由于屠宰厂工人都是定额工资,屠宰量越大他们的收入越高,当屠宰量少,他们赚不到钱时,就会‘拜拜\'走人。但当有牛可宰且屠宰量大时,工人又没有地方去找了。大型屠宰厂不论宰牛不宰牛,生产数量多与少,都必须保留相当数量的工人。

  由此可见,大型屠宰厂的人工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有人说规模化可降低生产成本,这种说法忽视了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工厂可以满负荷生产,生产多少产品都能够卖得出去。而且销售价格好,工厂能够有利可图。现在,我国肉牛屠宰厂面对的是全球牛肉产品过剩,面对国际化因素的冲击,面对销售渠道制约。在市场受阻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屠宰加工厂规模越大,固定成本越高,日子就会越难过。

  2.1.3 大型肉牛屠宰厂交易成本高

  大型肉牛加工厂不仅固定成本高,运营成本高,而且交易成本也高,在原料短缺时,活牛收购价格高,导致生产成本高。而在原料价格低廉时,终端产品市场又会陷入低迷状态,迫使加工企业被动形成较大库存。大型屠宰厂庞大的库存,还会导致产业链畸形扭曲,给整个行业制造剧烈波动等风险。如大型屠宰厂在价格低迷时发生库存,上游饲养环节会把大型屠宰厂的‘库存需求\',误认为是消费者的终端需求,在这种虚假的市场需求信号误导下,仍然继续增加产量制造过剩。当大型屠宰厂的库存面临保质期的时候,或者资金链面临断裂时,需要将库存产品变现的时候,会产生低价甩货行为,对市场形成冲击破坏,透支未来的市场需求。大型屠宰厂的库存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是产业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产业链成员互相脱节不能一体化运作的前提下,大型屠宰厂在加工环节过大的产能和库存,不仅它自己会被庞大的库存‘烧伤\',还会制造出更大的交易成本,让产业链成员被迫买单。

  2.2 降低肉牛业屠宰环节成本的途径

  2.2.1 肉牛屠宰厂应选择中小型化

  我国肉牛屠宰加工厂在规模选择上,笔者认为不宜片面地大型化,应该选择中小型化。小型肉牛加工厂应该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而不是交给工商资本来主导。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组织化\',是在农民主导下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如果选择‘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环节就能够以农户为单位实现一体化运营。如果将加工环节交给农民合作社来经营,农民就能够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运营。这样,产业链各环节都纳入了 ‘农户 + 合作社\'的双层经营体制平台,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一体化运营,降低了交易成本。

  我国农村经营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我们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要破除小型屠宰企业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错误认识。实际上,规模大小同食品安全没有必然关系,国外葡萄酒普遍由小型化的酒庄来生产,同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三聚氰胺没有发生在小型乳品厂,而是发生在三鹿等大型乳品企业。有人说,小型屠宰厂数量多不易监管,这也是片面的。食品安全是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问题,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管不是治本之策。所以不能从监管是否方便的角度来设计肉牛业的产业体系。

  2.2.2 肉牛屠宰厂应由农民合作社来经营

  肉牛屠宰厂应该选择小型化,因为小型化的屠宰厂固定投资小,运营成本低。小型化的肉牛屠宰厂应该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形成‘农户 + 合作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由农民主导的产加销一体化运营。为帮助农民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为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屠宰厂的固定成本,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厂的竞争力,政府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廉租厂\'。这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加工厂就不存在固定投入问题,在经营过程中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固定成本的压力很轻。同时,它是服务业,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加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肉牛加工厂是中小型化的,与大型规模化工厂相比,用工人数少,相对容易解决。

  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廉租厂\'是惠民工程,也是信心工程,农业稳定发展需要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信心,特别是需要农民的信心。这些‘廉租厂\'是为农民建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的重视,对农民的关心,让农民感到温暖,也感到有奔头。这些项目工程让农民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些企业里有他们的股份,不论多与少,有他们一份。他们能参加股东大会,尽管只是举举手投投票的程序仪式,尽管分红数额也很少,甚至仅是象征性的。也能够让他们找到主人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是在电视上说说而已。

  3 大幅提升我国牛肉消费比例的路径选择

  我国肉牛养殖业为什么不断滑坡,实际上并不差钱,而是缺乏消费需求。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消费,我冒昧地认为是价格因素制约了牛肉消费。由于我国肉牛业饲养成本高,屠宰加工成本高,人为增加了互相脱节的多余环节,增大了交易成本。因而价格较高,特别是与猪肉、鸡肉相比缺乏价格优势。我国牛肉消费比例低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牛肉价格偏高,在价格上不具备替代鸡肉猪肉的优势。因此,提高我国的牛肉消费比例的途径,是千方百计在饲养和加工环节上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让牛肉价格低于猪肉,才能促使人们能够更多地消费牛肉。

  3.1 学习借鉴欧美‘奶肉联动\'发展肉牛产业的经验

  牛肉和牛奶都是由‘牛\'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且,这二类产品可以在一头牛身上配套联产,这一重要特性可以支撑‘肉奶结合牛\'这样一个新的产业。在消费方面,牛肉与牛奶可以高度关联互相促进,欧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欧美,牛肉消费就是由牛奶的消费带动上来的。大量消费牛奶为什么也能够带动牛肉的消费呢?这是因为欧美人消费的牛肉大多是奶牛肉,奶牛肉占牛肉消费比例达 70% 左右。‘奶牛肉\'与‘肉牛肉\'是有差别的,肉牛肉是专门化产品,奶牛肉则是奶牛的副产物。就是说,这头牛通过牛奶已经收回了成本,已经实现了利润,已经收获了可观的回报,牛肉就成了副产物,就有条件实现低价销售。

  西方人吃肉的主要消费形式 是香肠火腿,做香肠火腿的原料可以是猪肉,也可以是牛肉或者鸡肉。由于奶牛肉价格极低,能够大幅度降低香肠、火腿等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激励肉食品厂家大量使用奶牛肉来替代猪肉和鸡肉。香肠火腿等熟食品是工业化产品,可以用高科技的添加剂进行调味处理,用这些工业和商业手段对牛肉进行包装处理,使牛肉从外观到口味都实现了提升。由于 奶牛肉选择了香肠火腿这种适销对路的产品形式,通过使用食品添加剂获得了美味时尚的口感,再加上低廉的产品价格,使其在与猪肉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就取得了压倒猪肉的竞争地位。在牛肉与猪肉的比较优势中,价格是核心要素,没有低成本,就不具备低价格优势,缺乏价格优势,牛肉消费就无法超越猪肉。而把肉牛与奶牛结合起来捆绑发展是牛肉获得价格优势的重要途径。

  3.2 将牛肉定位为‘质优价廉美味\'的大众化肉食品

  当前,我国肉牛企业纷纷效仿日本和牛,追求大理石花纹,走高端产品之路。这当然无可厚非,只要拥有牛肉高端消费市场,就可以生产高端牛肉产品。但是,一拥而上都去生产高端牛肉则是片面的。因为,仅靠高端产品是支撑不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每公斤几百元、上千元的高档产品,肯定是‘曲高和寡\',肯定是有价无量。中国牛肉要有贵族化产品,也要有大众化产品,而且大众化产品应该占主导地位。

  电脑如果仅仅供科技精英使用,仅仅是专家教授的专利品,能成为这样红火的一个产业吗?照相机如果仅是摄影师的专用品,普通人连摸都不能摸,能成为今天的大产业吗?轿车如果只是县太爷的坐骑,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能形成这样庞大的产业规模吗?电脑、汽车、数码相机由贵族专用品变成大众消费品,才能形成产业。牛肉也是一样,如果仅有高档高价的贵族产品,出奇的天价会把普通大众拒之门外。现代消费者已经成熟理性,消费者既需要物美,也需要价廉,需要的是高性价比和物超所值。我国需要发展价廉物美的牛肉产品,大众化牛肉产品应该占主导地位,这应该成为肉牛业追求的方向。

  3.3 饲养“肉奶两用牛”提高养牛综合收益

  当前,母牛不断遭到养户的遗弃,出现了能繁母牛全国范围大幅下降的情况,继而引发了架子牛短缺的现象。解决的途径是挖掘母牛的使用价值,并提高母牛的利用价值。母牛的长项是生牛犊,母牛的增值也要围绕母牛的长项来挖掘。让母牛生出有价值的牛犊,‘母以子贵\',生出的牛犊增值了,母牛的身价自然也就提高了。母牛生犊的生理过程,也是产奶的生理过程,如果让母牛在生出一个有价值的牛犊的同时,还能大量产奶,并像专用奶牛那样高产,它就变成了‘奶牛\'。通过大量产奶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它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价值,让人们像宝贝一样的来饲养它,就可以免遭‘杀戮之灾\'。

  农民单一饲养肉牛其收益仅是单一的牛肉,饲养 36 月龄的肉牛,期间毫无回报,没有综合收益。如果是肉奶结合牛,期间可以收获奶,农户获得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将肉牛转型为肉奶两用牛,每头牛都是一个生产车间,亦肉亦奶,肉奶结合。奶农可获得综合收益,既有奶的收益,还有肉的收益。养牛户拥有了微观调控的主动权,能够动态调节肉与奶的多与少,增强了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扩大了养牛业的生存空间。

  在我国需要把乳肉结合起来,将肉与奶具体地结合在每头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实现乳肉结合一体化发展。饲养乳肉结合牛,奶农既获得牛奶的收入,也获得牛肉的收入,获得的是综合收益。发展肉奶两用牛,既是奶牛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也是肉牛业振兴发展的出路。肉奶两用牛模式,将肉与奶结合在一头牛身上,既要奶,也要肉。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增强了抗风险和抓机遇的能力,可以弹性灵活地应对市场波动。根据市场行情,通过延长或缩短母牛饲养周期等,来调节肉与奶的产量,调节市场的供求。

  我国农业部已与德国有关部门合作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两用牛项目,并确定了内蒙古、吉林等七个项目省区。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的号角已经吹响。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 肉用性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远远高于奶牛。 (成年公牛体重可达 1200kg ,育肥牛日增重超过 1300g ,成年母牛体重不低于 750g ),产奶性能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年产奶量可达 7T )。我国肉用牛种群基础庞大,且多是西门塔尔改良牛,这是发展我国肉奶结合牛的宝贵资源,是现成的种群基础。实行肉奶两用牛的战略转型,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实行冻精冷配,我国的肉牛业就能够低成本地迅速地大发展,还能带动奶牛业低成本迅速地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我国肉牛业危机肉用母牛数量急剧下降 . 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9.1.18

  [2] 刘玉满,澳大利亚学者对我国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分析 . 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9-1-4

  来源:食品商务网 wwW.ss136.cn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