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牛羊养殖  家禽  养殖猪  生态养殖

铭记缺水之痛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4-04-06   

  何慎英在村里即将干枯的井边,两个小时的时间只能舀到一桶水。再次轮到她取水,是在5天之后。 wWw.sS136.Cn

  3月19日,记者一走进关岭自治县弄袍村,就看见村民团团围住支书罗青询问水源的情况。罗青苦恼地说,“前天我才带村干部满山寻找水源,脚都走起泡了,晚上12点钟才回来,但是一无所获。” wwW.Ss136.Cn

  村口蓄水量达500立方米的水池早见底,风一吹,灰尘四扬。老虎山下那口全村唯一能依赖的水井,渗出的岩溶水也越来越少,两个小时只能渗出一桶水,已经不可能满足170户村民的基本生活。为了协调饮水的矛盾,罗青按人头制定了一个用水标准,村民每人每5天只有半小时的接水时间,算下来,半个小时也只能接到小半桶水。 Www.ss136.cn

  烈日下,46岁的何慎英用手掌大小的一个胶壶盖伸进水井里舀水,然后倒进旁边的水瓢里,装满一瓢后又倒进身边的水壶里。她的三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81岁的婆婆和三个还在读小学孩子。何慎英只能舀两个小时。因为婆婆的那“半个小时”被人口更多的幺叔拿走了。蹲着舀了两个小时,一脸都是汗水,她那个能装50斤的塑料壶才勉强装满。下一次取水,是在五天之后。这口井也快要干枯了。

www.ss136.cn 养殖知识网

  取水表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排满了。轮到取水,半夜都得打着电筒摸到这里来。塑料壶的水只够何慎英一家两天用。于是,她还得去附近的上关镇上背水。一个来回就得两三个小时。去的时候拎着空壶甩手甩脚走下坡路,回来却全是辛苦的上坡路。何慎英也只能背得动50斤水。 www.SS136.cn

  村民罗开远家经济条件稍好,家里没有壮劳力,他们只能花钱请人送水,三元一桶,约百把斤重,这个月光水费都花了六百块。虽然他家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生意还不错。但这么贵的水,他一点一滴地浇了几次麦子后,就实在舍不得再浇了。罗开远只能眼睁睁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比一天蔫巴,最后一狠心,割来喂。村里很多人家和他一样,旱灾刚开始死命地挑水保庄稼,后来逐渐放弃了。“地里的油菜,点一把火,都能燃起来。”罗开远无奈地说。

SS136.CN 养殖知识网

  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黔中村就像三岔河里面的一个岛屿,只不过黔中村在山顶,三岔河在山脚,看得见水却用不了,落差数百米。从春节到现在没下过雨,井干了,村子里的“望天田”和油菜绝收了,洋芋——这里的主食之一,也种不下去了,村民们只能到山脚下的三岔河背水吃。 Www.ss136.cn

  51岁的村支书王仲华,他家世代居住在黔中村,他说,别看现在水小,到了五六月份,村民就开始提心吊胆,担心三岔河“发大水”。夏季每发一次水,都要冲走村民种的包谷。王仲华回忆起10多年前最大一次山洪暴发还心有余悸,“那时好多村民还是土房子,眼睁睁看着面前绿油油的庄稼和栖身的房子,全都被洪水冲走。”但是一到冬春两个季节,整个村子又陷入“水荒”。村里很多人只能去三岔河挑水。 养殖知识

  在这里,要么洪水,要么水荒。常常都与人的意愿相左,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wWw.ss136.cn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去年年底动工修建,它是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调水工程,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一工程,对于缓解黔中地区工程性缺水难题、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生产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在遭遇特重干旱的时候,尤其渴望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强有力支援,这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赋予了更加艰巨的重任。

www.ss136.cn 养殖知识网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将成为我省首个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成为我省实施以长距离输水、集约节约用水和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水利建设的有益尝试,以兴水富黔和改善民生为目标,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为重点,工程建成后将让黔中人民不再害怕旱灾,干旱时候也能保障有水喝,基本达到旱涝保收,让老百姓免除旱灾疾苦。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目标。

养殖知识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管理、设计、监理、施工队伍艰苦奋战在工程第一线,抢抓时间,为更早、更好、更快地实现黔中地区的灌溉和供水、饮水安全,展开了一期工程的导流洞工程、“三通一平”、35kw变电站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导流洞进口段明挖基本结束,主洞正在进行挂扣施工,场内主干线公路工程和支线公路等工程施工也在紧张进行,35kw变电站工程线路架设已全面动工,变电站场地平整已完成并交付设备安装。 WWW.SS136.CN

  工程施工进度加快 wwW.ss136.cn

  分享即将干枯的井

SS136.CN

  守着捉摸不定的水 WWW.SS136.CN

  从去年8月份起,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弄袍村就没下过一滴雨。不只这里,整个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都陷入干旱的困扰:降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0%以上。

www.ss136.cn 养殖知识网

  但关岭却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而且,全县纵横流淌着大、小河流近30条,是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惜的是这些水资源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利用。 www.sS136.cn

  该地区常常出现水的“双刃刀”:水一来,太多,成洪灾;水不来,又是旱灾。人们就在水的困局中悲悲喜喜,兜兜转转。

养殖知识

  今年的旱情还在不断发展。县里3月19日的抗旱救灾情况统计表明,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12970公顷,占播种面积的74.8%。因旱造成饮水困难人数18.178万人,大牲畜饮水困难9.86万头。全县农作物生产同比减产达80%以上。 WWW.Ss136.cn

  水正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据介绍,在花江镇的25个村两个社区中,弄袍村还不算缺水最厉害的。花江镇的副镇长蔡斌方指着弄袍村对面连绵起伏的山梁子说,槽子村更惨。这个夹在两座山中间的村子,至今没有通公路,政府送水只能送到山下,村民自己背上山喝。 WWW.SS136.CN

  旱灾导致的缺水,使得花江镇油菜全军覆没,完全没收成,小麦也仅剩两成的收入。蔡斌方说,县政府原先拨给每个乡镇5万元的抗旱救灾款,后来随着旱情越来越严重,救灾款追加到10万元,最后拨了15万元给镇里。各个村也积极组织人们自救,四处寻找水源。3月10日,花江镇半坡村冒沙井组42岁的村民申玉光还为此献出了生命,他是在村里新找到的水源地——田明子洞抽水时出的意外。 wwW.Ss136.Cn

  关岭花江镇弄袍村 水多涝水少旱

Www.ss136.cn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址建设工地就在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的三岔河边。3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1号、2号和3号进场公路已经修整好了。挖掘机、碎石机轰隆隆地在工地上弄出巨大的灰尘。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管部现场负责人左中云指着正在修建的导流洞说,如果它能顺利完工,截流的工期就有了保障。也就是说,黔中水利枢纽的核心——大坝的工期就有了保障。 wWw.sS136.Cn

  贵州水利专家曾描述过黔中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山高谷深水源低,雨多水少不易蓄,指出了该地区工程性、资源性缺水的特点。而黔中地区城市最密集、工业基础最好、人口最稠密、耕地最集中连片……。水,成为了黔中发展的重要必需资源。

wWw.ss136.cn

  希望来了,已经启动一期工程的黔中水利枢纽带来了希望,它是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同时兼顾发电、县乡供水、人畜饮水等。 SS136.CN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像一根糖葫芦的竹签,将沿途地州县的20多个水库串起来,其中直接进行水量交换的就有9个水库。负责该工程设计的一位专家说,这种连接了多个水库的水库集群,在全国都很罕见。 www.SS136.cn

  这个发端于三岔河的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形成一条“大河”,把黔中地区的水资源零存整取,统一调配,统一规划使用。

wWw.sS136.Cn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20余个水库串成“糖葫芦”

SS136.CN 养殖知识网

  这场大旱,使弄袍村原有的缺水问题更加尖锐化。 wWw.sS136.Cn

  村支书罗青说,由于村子离县城10多公里,装自来水需要60万元的费用,因为村里没钱,自来水一直没有解决。村里老老少少一直靠那口渗出地下水的水井为生。

www.sS136.cn

  弄袍在布依语中是“苦竹林”的意思。罗青指着已经干枯得快要燃起来的山,说,以前到处都是苦竹,青青的。老虎山上原来有老虎的。“后来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得厉害,连苦竹早都看不到了。”罗青简短地总结了村里环境的恶化。

SS136.CN

  据说布依族喜欢逐水而居。这个全村都聚集着99%罗姓布依族的寨子。水到哪里去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村里人告诉记者,村子原本有条小河的,就在离村口不远的水淹坝那里,后来因为岩石垮塌、垃圾堵塞、地陷等各种原因,出水的洞口多年前就被逐渐堵塞,最后完全封死,一滴水都没有。 Www.ss136.cn

  村子人口逐渐增多,有限的水资源就更加紧张。于是,小水窖、平房房顶都成为蓄水的容器……,大家都想尽办法保证自用水。但是这些“容器”远远扛不住今年的大旱。 www.sS136.cn

  要么旱,要么涝。指望不了地下水,天上的水也是“乱来的”。雨季,山洪容易爆发,浩浩荡荡的洪水就会占领村民们目前唯一的田地——“水淹坝”,那可是村民们的口粮田。这迫使村民,只能种点小季的农作物,大季的作物没有多少人愿意种。

wWw.sS136.Cn

  “苦竹林”已经消失

SS136.CN

  记者查阅关岭自治县水利局正在编订的《水利志》时,仿佛翻开一本“灾难史”,上面清楚记载着:1983年到1988年,关岭县连续6年受旱灾。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连续发生干旱。其中1996年的干旱“有烈日当空地冒烟之势。”而水涝灾害,上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都有,甚至一年发生三次之多。

www.SS136.cn

  县水利局的同志给记者介绍了关岭自治县水利设施的状况,2008年上马的一批“三小”工程,都是季节性的蓄水,只能应对20年一遇的旱情。目前县城有8个水库,其中3个属于病险水库。病险库之一的东关水库在2月份就已经完全干枯了。蚂蝗田水库目前进水量仅20.5万立方米,而漏水量却达到了30.8万立方米,蓄水量也日渐萎缩。高寨水库库容较大,目前能为县城以及周边地区的6万多人正常供水。县水利局的同志估计,该水库供水到6月份没问题。高寨水库和其余4个水库在大旱期间,对保民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www.SS136.cn

  “灾难史” VS 水利工程 www.ss136.cN

  我们关注干旱,但不要忘记干旱背后大自然的欲言又止。透过水利设施建设,我们更要洞穿人与水千百年来纠结的深意。 WWW.SS136.CN 养殖知识网

  这段时间,在黔中干旱地区采访,看到大地上人们对水的渴望。同时,也看到了人们由于过度开发,造成对山川河流的伤害。有些地方水源的消失,其实是人类活动的败笔。在某县的一份水利情况通报的材料上,记者翻到了当地水利局某同志留下的一段痛心疾首的评论:人们毁林开荒,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岩石滑坡、水土流失等恶果。

www.Ss136.cn

  业内专家认为,人们不能只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略了其承载能力,否则会付出过高的生态环境代价和巨大的治理成本,经济社会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www.sS136.cn

  

  这样的提醒是及时也是必要的。某镇政府在给缺水的一个村子免费送水的时候,记者就看见,村民装水过程中将水洒得满地都是,然而他们却毫不在乎。甚至还有村民将宝贵的饮水挑去修房子。记者深思,要是我们不改变使用水资源的观念,改变现有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必然是紧张对立的。 wWw.sS136.Cn

  旱灾终会过去,但如果我们仅把它作为又一次征服自然的盛举,而很快忘记“缺水”之痛,那是很可悲的。

wwW.Ss136.Cn

  记忆,是可贵的 www.Ss136.cn

  记者札记 wwW.Ss136.Cn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工程的导流洞施工现场。目前,导流洞进口段明挖基本结束。

SS136.CN

  ↑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址就在三岔河边。 WWW.SS136.CN

  ← 弄袍村的蓄水池早已见底。

WWW.SS136.CN 养殖知识网

  (来源:贵州日报) SS136.CN 养殖知识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