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新闻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短短的3个月又能养鱼了 退养真的很好!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5-10   
  上游的溪水汩汩地注入鱼塘,又能养鱼了。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生猪退养户林顺兴,为走回生态养鱼挣钱的路子而欣喜。    “短短的3个月左右时间,水质就变好了,又能养鱼了,我真高兴。”对于林顺兴来说,为生态转身,不仅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幸福。    23年前,他在山坳里挖了一口40亩面积的鱼塘靠养鱼为生,可是,10年前,上游村民群起养猪,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流进鱼塘的水养不活鱼,他不得已也开始在鱼塘边养猪为生。“养猪起早摸黑,又累又臭,我真不愿意养猪。”林顺兴说,所以他响应政府的号召,第一时间主动将他养的430多头生猪全部卖掉,把猪栏拆除了,清理干净废墟,种上百香果,并投资5万元投放了新鱼苗,搞垂钓、农家乐,向生态农业转型发展,干干干净净地赚钱。    这一巨大的变化缘于南平市开展集中整治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工作。    南平市和延平区两级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环境问题,突破口也是环境保护,延平区畜牧业面临着环境约束趋紧、环保压力加大的挑战,如何着手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切实改善延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闽江流域延平区段水生态安全,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延平区畜牧业的持续协调的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出台《南平市集中整治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方案》,决定从今年2月6日起,集中开展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坚决拆除禁养区养殖场、250头以下养殖场、升级改造未达标排放(零排放)的养殖场,见效显著。    据区整治办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共关闭拆除养殖场8000多家,面积约531.49万平方米,累计削减生猪数量300多万头,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0万头左右,辖区30条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创下全省畜禽污染集中整治时间最短、力度最大、成效显著的战绩。    困扰一方多年的“顽疾”今朝将得以彻治,其中“疗法”值得探究。    从教化感召入手,引导农户改走新路    众所周知,南平市80%的生猪养殖都集中在延平区炉下、太平、樟湖、夏道等4个水口电站的库区移民乡镇。当时,库区许多农田被淹没,为了解决库区移民生产问题,鼓励库区移民发展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尽管生猪存栏的增量,大大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身临其境的许多农户对此也有感觉,可他们对养猪可以说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产业依赖,要他们放弃养猪,另谋出路,转型发展,谈何容易?    市、区领导经过调研,决定对症下药,从教化感召入手,引导农户吐故纳新。“经过市、区媒体广泛宣传,乡、村采取多种形式大造舆论,各级干部走村入户面对面劝说,同时组织市、区有关执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养猪行为,从反面告诫,使养猪农户对‘养猪污染环境不行,现在必须改走新路’的新理念入脑入心。”区委书记何明星在总结经验时介绍说,“在舆论导向开路下,我们再发动有养猪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先清猪栏拆猪场,其他养猪农户也就纷纷跟进。”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据区领导介绍,为了加强整治力量,市直有关部门抽调96名干部配合延平区工作,延平区抽调100名环保、林业、国土、电力等部门优秀干部,分赴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一线,参与夏道镇、炉下镇、太平镇、樟湖镇、西芹镇、塔前镇等6个重点乡镇整治行动,确保每个乡镇有2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天现场巡查并确定养殖场拆除名单。    在做群众工作中,各个工作组干部夜以继日,耐心细致地做宣传动员工作,他们发扬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面对被骂、被赶、养殖户不理解的处境,把委屈藏在心里,把微笑写在脸上,俯下身子解疑惑,融入群众拉家常,将心比心聊未来,始终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持之以恒,直至赢得了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全区上下想方设法帮助退养生猪养殖户拓展生猪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使得生猪养殖户利益得到保证,加快了养殖场拆除步伐。    重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猪养殖污染之所以成为长期困扰延平的顽疾,是因为延平的生猪养殖尚未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为此,市、区两级在此次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行动中,高度重视重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委托中国环科院,在拆治基础上,探索建设“生态化、立体化、模块化、智能化、防疫化”的新五化现代立体生态养殖小区,制定《延平区现代化生态立体养猪场(小区)建设方案》。现已完成涉及6个重点乡镇的8个养殖小区选址,并于2月20日开工,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将给生猪“安家”,为生态环境减负,还为养殖户谋得了新的出路。    据区领导介绍,生态养殖小区项目由政府组织筹建,采用企业与养殖户合作的运作模式。养殖户可通过租赁、承包、用工三种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农户有了多项选择。还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企业以合同价格收购生猪,保证农户的利益。农户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也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到养殖小区务工。    与此同时,引导退养户转产转业的也在同步推行。    开展整治工作伊始,延平区委、区政府就安排农业局、妇联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赴各乡镇对退养户开展食用菌技术、休闲观光旅游业、家政服务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对自愿拆除的养殖户转产转业意愿进行摸底,乡镇、街道和人社、妇联等单位针对性增加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等,助推退养户转产转业。同时,加强与省农业厅的沟通对接,争取转型升级项目和资金,为养殖户转岗就业工作创造条件;并研究出台《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退养人员转岗就业的九条措施》,加大力度帮扶退养户转岗就业。    在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塔前镇赤坑生猪养殖退养户乐永贵等六户农户发起组建赤坑农业生态园,目前已流转承包土地380余亩,建设设施大棚30余亩、鱼塘10余亩,种植瓜果蔬菜20亩。太平镇西后村生猪养殖退养户陈俊财承包山地337亩建设南平大峰山梦里老家生态养生家庭农场,夏道镇徐洋村张道荣等四个养猪退养户与森林人家生态园合作建设连栋设施大棚93亩,也已初具规模。    在政策扶持下,企业也积极吸纳生猪养殖退养户就业。如福建俊达装配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培训,优先吸纳30余名炉下镇养殖户转岗就业。    对流域进行科学修复,长效呵护    进入炉下镇瓦口村瓦口洋,眼前豁然开朗。偌大的洋面中两条溪流在此汇聚,溪水蛮清的,经此汇流后流向外面的闽江。    “这个洋面,水面区域面积超过600亩,原为农田。多年来,上游炉下、太平、夏道、塔前四个乡镇共15个村的生活、生产及养殖废弃物通过杜溪、吴丹溪两条流域在此汇聚,几十万头生猪排泄物大量聚集在瓦口洋,导致河道底部垃圾淤泥沉积很深。在上游的猪场拆除后,我们就请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对流域水质提升进行专业处理。现在,前期流域清淤治理已完成。”炉下镇镇长周锋介绍说。    下一步,为了进一步改善瓦口洋生态环境,炉下镇将持续推进瓦口洋生态修复各项工作。经中国环科院等专家现场勘查,并结合候鸟栖息地等特性,依托瓦口洋李侗故里文化资源,将此区域建设成文旅湿地公园。    在另一个重污染区——太平镇的长万水库,此前因上游南坪溪流域340多户农民养猪,导致水库污染严重。如今,随着上游猪场拆除,对水库进行清淤,水库的水变清了,刺鼻的臭味闻不到了。    “目前,全区小流域清淤工程已结束,对拆除猪场现场的清理正在扫尾,并同时进行复垦复绿生态修复。”区政府分管领导裴福海介绍说。    同时,该区还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巡查检查制度,严格落实区、镇及村干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强网格化管理,严防违法新建或扩建养殖场的行为;在境内所有河流实施“河长制”,成立河长办公室及河道管理服务中心,从环保、住建、农业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到河长办公室挂职,集中办公,落实河流保护管理责任,提升河流保护管理水平。    优越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延平区经过此次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将走出一条畜禽养殖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绿色惠民”之路。(詹国兵 陈冰倩)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