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一例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6-02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一口主养罗非鱼池塘,面积9亩,平均水深2米(图1)。2014年12月15日放养规格约为50克/尾的罗非鱼鱼种10万尾,由于另一个塘没有准备好,至2015年4月中旬发病时还没有分塘,发病时规格约75克/尾,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2015年4月13日死亡7尾。
        
4月14日杀虫,15日解毒。每天死亡20-30尾。
        
4月16-17日,倒藻,水色发红后发白。每天死亡70-80尾。
        
4月18日,死亡120尾。
        
4月19日,开始内服抗菌药物,连续3天。19-21日每天死亡130-140尾。
        
4月22日,开始停料,外用二氧化氯“消毒”,死亡150尾。
        
4月23日,外用“碧水安”解毒。23-24日每天死亡80尾。
       
4月24日上午10点半到塘口,见水色浑黄,测水温22.5℃,用简易测试盒测水质,pH值7.4,氨氮1.2mg/L,表层水溶解氧3.5mg/L。池塘边缘有较多发病罗非鱼在水面下停滞(图2)。发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图3),解剖见发病鱼肾脏、脾脏、肝脏、心脏上有大量白色结节(图4、图5),脾脏严重肿大、发黑或表面有大量的泡状结构,部分病鱼有腹水,内脏粘连(图6)。
        
取4尾发病鱼从脾脏、肾脏、肝脏处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常温下25℃培养,72小时后观察没有长出优势细菌(图7)。
        
之后几天塘主拉网分塘降低密度,死亡量继续下降,进入5月份水温升高以后停止死亡。
        
分析:1、近几年云南省南部和中部的西双版纳州、普洱、玉溪、红河地区养殖罗非鱼在低温期发生一种以内脏出现大量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发病症状、流行特征观察分析,初步诊断为类立克次体病。
        
2、本病例放养密度过大,可能是发生本病的重要诱因,在杀虫后水质突变引起死亡量快速增加,通过内服抗菌药物和水质恢复死亡量下降。(利洋公司技术部唐绍林 普洱店黄永伟 研究所雷燕 提供 2015.12.17)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