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温室大棚养殖甲鱼中后期摄食异常原因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11-13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  郭清雄

温室养殖中后期经常出现甲鱼摄食异常的情况并长期困扰着广大养殖户。摄食异常是外因、内因及人为操作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后果。面对摄食异常的情况,应使用排除法,分析不同的病因从而对症采取措施。

1、摄食异常的外部影响因素分为温室环境、水体理化因子及水体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

(1)温室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温室内温度的调控。甲鱼属于两栖爬行动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过高或过低对甲鱼生长都十分不利。其最适宜生长的池水温度区间为28-31度,建议池水温度维持在29-31度之间;池水温度过高影响甲鱼消化酶系统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摄食量下降。

(2)水体理化因子对摄食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解氧、亚硝酸、氨氮及Ph值。养殖过程中水体的理化因子伴随投喂量及生态环境而变化。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左右有利于这个水体生态有效运行,当溶解氧含量低于2mg/l时容易出现无氧性缺氧而影响甲鱼的摄食水平。亚硝酸含量若高于0.2mg/l时甲鱼就可能出现中毒现象,亚硝酸通过氧化血红素为变态血红素,致使血红素失去载氧能力而影响甲鱼摄食水平;氨氮高时不仅影响甲鱼渗透压的调整而且影响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形成有氧性缺氧,影响摄食。Ph值为水体酸碱度的度量值,适宜值为7.5-8.5之间,高于8.5或低于6.5都会对甲鱼摄食产生影响,长期偏差在适宜值以外摄食呈现摄食量偏低和加料困难的特点。

(3)水体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水体的生态结构。如果水体出现毛霉菌、水霉菌或纤毛虫时易侵染甲鱼,致使甲鱼摄食突然下降,甲鱼死亡死亡特点为前期零星死亡。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水体容易偏瘦且溶解氧消耗速度快,而致使水体恶化,影响甲鱼摄食。

2、影响甲鱼摄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甲鱼本身抗病免疫机制及消化功能。甲鱼参差不齐,出现互相撕咬,烂头烂脚的较多,甲鱼摄食量下降。养殖苗种为尾苗或外塘暂养苗,其本身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较正常的健康的苗种差,吃食更是无法比拟。甲鱼出现病害时摄食量也会出现波动,如发生肠炎、疥疮、白底板等疾病。甲鱼前期开展饱食喂养或超量喂养,后期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性障碍。合理的投喂模式应当是根据每日的温度、甲鱼活动状态及前一天的投喂量确定当天的投喂量。

3、人为因素指养殖人员在养殖管理阶段的操作方式对甲鱼摄食的影响。

(1)药物的使用,日常进行预防消毒时,药物超剂量使用、组合不当、频繁使用易引起摄食量降低。例如敌百虫配合生石灰使用,在碱性条件下敌百虫毒性增强,致使甲鱼摄食水平降低。第二种情况,应用药物添加进行内服,内服药物其味道一般为苦仁味,适口性差而影响摄食。

(2)饲料的影响,饲养一批甲鱼常常历经6个月以上,在此时间段内养殖户至少需更换5个批次的饲料。若每次不进行交接处理,由于适口性的变化易出现甲鱼摄食异常的情况。饲料批次交接时,在3-5天内使用新批次饲料逐渐更替就批次饲料而达到平衡过渡的目的。饲料制成的颗粒料径不符甲鱼摄食习性或饲料本身适口性太差,也同样会引起甲鱼的摄食异常。

(3) 排污管理,做到有效排污且对甲鱼的摄食不产生影响至关重要。养殖后期由于水体有机物大量累加,可通过排污进行辅助管理。每次换水最多不要超过水体的三分之一,进排水温差最好在三度以内,为减少应激换水后停食一餐或者减少投喂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