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禽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遮黑式鸡舍饲养的肉种鸡晚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6-30   
    不论是肉种鸡或是蛋种鸡,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一般都能做到开产准时,产蛋上升速度快,产蛋高峰突出,而且耗料少。但最近在走访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客户采用遮黑式鸡舍饲养的肉种鸡开产推迟。有的22周末加光,25周才见蛋,26周末产蛋率才达到5%,甚至有的26周末仅达1%,达不到饲养手册标准的要求,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原因 
1.1种母鸡体重控制不合理 
1.1.1育雏期(0-4周)体重严重超标。育雏的目标是控制母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适当的骨骼发育,并要达到应有的整齐度。因为体重与开产周龄有遗传相关性(r=0.4-0.5),即体重越大,性成熟时间晚,开产周龄迟。所以,对肉种鸡除了控制体重外,要控制母鸡具有适当的骨架,若控制不当而形成大骨架后,这批鸡就会推迟开产,开产后的产蛋高峰也较低且耗料多。
1原因 
1.1种母鸡体重控制不合理 
1.1.1育雏期(0-4周)体重严重超标。育雏的目标是控制母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适当的骨骼发育,并要达到应有的整齐度。因为体重与开产周龄有遗传相关性(r=0.4-0.5),即体重越大,性成熟时间晚,开产周龄迟。所以,对肉种鸡除了控制体重外,要控制母鸡具有适当的骨架,若控制不当而形成大骨架后,这批鸡就会推迟开产,开产后的产蛋高峰也较低且耗料多。
1.1.2育雏育成期(特别是1-10周)体重不达标。导致种鸡骨架(体型)发育不良,鸡群对光照刺激不能产生良好的反应。
1.1.3育成期每周体重递增不匀,体重波动大,育成后期体重增长不足。育成后期(15-24周)整栋鸡舍(群)鸡及分栏后大、中、小鸡各栏的周增重和增重率不足,有的客户片面强调体重均匀度,而忽视了周增重,造成周增重的不足、不均衡,甚至是大起大落,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
1.1.4育成期的体重生长曲线控制不好。育成期特别是12周后对于超重鸡群,违背其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少喂饲料量强行拉回到标准体重,也就是对大体型鸡限饲过度,而对小体型鸡拔苗助长,生产出了所谓的大瘦鸡和小重鸡。体重较大的鸡没有足够的营养用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从而不能正常开产;体重较小的鸡因加料过快,虽然体重很快赶上了,但由于此期间增加的大部分是脂肪,生殖系统来不及发育,也就不能适时开产,严重的鸡还会因脂肪沉积过多而终生不育。17周以后,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差异较大,超过5%,导致性成熟不均匀。
1.1.5体况发育欠佳,胸肌丰满度不够。光照刺激时胸肌和体脂对性成熟一致性要求要好,体脂太多不仅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的持久性,而且也刺激排卵导致双黄蛋比例增高;体脂太少和丰满度不够,母鸡产蛋推迟。
1.2种母鸡均匀度不当 
种母鸡育成前期均匀度不高,育成后期均匀度维持又不理想。经验表明:均匀度每增减3%,每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增减4枚左右。有的用户对前期均匀度不重视,均匀度差;有的客户虽然对前期均匀度很重视,但后期因饲养设备设施条件不够或没有及时发现,均匀度维持得相当差;还有的客户对后期均匀度的控制过于苛刻,10周以后仍过分挑鸡调群来提高均匀度,殊不知,10周以后,如果周增重不足,会严重影响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造成鸡群的性成熟推迟,性成熟均匀度极差;有的客户虽然对鸡群进行了分栏饲养,但分栏后,栏内均匀度还不足70%,失去了分栏后提高均匀度的作用。
1.3光照程序设计不合理
1.3.1对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重视不够。光照时间的控制一般没有使用定时钟,有时会有提前或错后开灯的现象发生。光照强度不足、不均匀;育成期开灯给料的时间(8小时)与灭灯的时间(16小时)的光照强度差异小;产蛋期与育成期的光照强度反差小等。如某场饲养在12米跨度100米长鸡舍中的肉种鸡,育成期光照强度采用4路10瓦的白炽灯共70个,隔二亮一,光照强度极不均匀;产蛋期光照强度采用4路18瓦和30瓦的节能灯共190个,交替排列,23周第1天从8小时加光至13小时,加光后第8天见第1枚蛋,产蛋上升较慢,25周第6天产蛋率才达到1%,光照强度不足且不均匀,从而影响种鸡顺利开产。
1.3.2分阶段饲养过程中,育成后期在转舍后,后转舍的光照强度大于前者。
1.3.3没有足够重视光照波长(颜色)和光照分配(间隔程序)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蓝色到绿色有利于生长;橘色到红色有利于产蛋。
1.3.4饲养在遮黑式鸡舍的逆季鸡群光照控制不好。在逆季(3-6月份出雏),由于育成后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性成熟阶段正值日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这对鸡群性成熟不利,因此种鸡的性成熟将会推迟,开产时间也相应推迟,而且产蛋高峰和整个产蛋期的产蛋性能都较低。一般情况下,饲养在遮黑式鸡舍的种鸡都应按顺季鸡的体重标准饲养,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用户对遮黑重视不够,出现漏光现象比较普遍,进鸡舍后,从鸡舍的前端很容易看到鸡舍的末端。如果鸡舍遮黑不严密,就不能很好起到调控光照的作用,鸡群对光照刺激就不敏感,势必会造成种鸡晚产。 
1.3.5在育成期开灯的时间没有考虑到整个育成时期的日出日落时间。鸡对于低于正常1%的光照没有反映,如果白天日照强度1000勒克斯,而晚上补光用10勒克斯,等于无效光照,起不到刺激作用。
1.4累积营养不足 
    不同的饲养方式会造成肉种鸡累积采食能量和蛋白质的不同。一般顺季鸡群在育雏育成期的大部分时间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温度越低就需要采食较多的饲料来满足鸡群的维持和体重增长的需要,累积的营养也很容易达到开产所需要的营养累积,一旦营养累积达到种鸡的需求,在光照的刺激下鸡群就很容易按时开产。反之,逆季的鸡群在育雏育成期大部分时间处在较温暖甚至炎热的环境中,只需要采食较少的饲料就可以达到标准体重,因此在光照刺激日龄累计采食的营养量也较少,这就会造成开产延迟.
1.5饲料营养不佳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鸡饲养的成败。营养水平对种鸡的性成熟也有一定的影响,种鸡从青年鸡到产蛋鸡的转变过程中,除增重外,卵巢、输卵管和与繁殖性能有关的组织也开始快速发育,这时保证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特别是氨基酸的平衡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的质量是很重要的。有的用户为了片面追求降低饲料成本,使用不符合种鸡饲养标准的饲料饲养种鸡;有的用户自配饲料或者使用预混料,这样做,由于没有化验设备,不能对原料进行检测,因采购的原料经常不稳定,很容易出问题;有些用户只是用铁锹混合或者用小的混合机,致使饲料的混合均匀度经常高于12%;也有的用户使用了低价劣质的饲料原料,如蛋白质原料中的氨基酸不平衡、能量原料中的水分过高、原料发生霉变、维生素含量不足、缺硒和高氟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导致种鸡体重大大低于标准要求,人为造成种鸡晚产。 
6饲养环境条件太差
育成期肉种鸡群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特别是在冬季,有些地区没有供暖设施,舍温主要靠关闭门窗来保持,这样大多数鸡舍会因通风不良,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垫料潮湿;如果通风过量,又会造成温度骤降,从而导致鸡舍温度低、垫料质量差或鸡舍空气质量差;同时种鸡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器具少或布料速度慢且不均匀等都会影响种鸡的性成熟,造成种鸡晚产.
1.7应激 
对昼夜温差重视不够,鸡舍粉尘太大,各种应激因素叠加在一起对种鸡造成伤害。
1.8种鸡在育雏育成期患病
    特别是球虫病和其他肠道疾病,影响种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造成种鸡生长发育迟缓,体重难达标;种鸡在育雏早期如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造成种鸡晚产.
2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遮黑式鸡舍饲养的肉种鸡晚产对业者造成的损失,使种鸡适时开产,应对鸡群的体重、均匀度、光照、温度和采食量等指标进行合理的人工控制,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2.1正确控制种母鸡的体重 
2.1.1控制好早期体重至关重要。育雏期(0-4周龄)要求体重达标或略高于标准;育成前期(5-12周龄)体重应达标,体重尽可能和标准一致;对12周后体重超过标准的鸡群应重绘体重曲线,不能强行拉回标准曲线,而应沿标准曲线平行增长。
2.1.2确保育成后期足够的体重增长,15-24周的周增重和增重率应达到要求,并保持均匀、稳定的体重增长。15周以后种鸡逐渐进入性成熟阶段,对于偏轻或超重的鸡群不能立即把体重调整回标准,而应保持每周稳定地增长,要求有足够的周增重;对于分群饲养的鸡群,不管是大、中及小鸡群,每栏的周增重和增重率也应同时达到标准,不能过激增减体重,切不可对大鸡群过分限饲,小鸡群过分增料,以保证鸡群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2.1.3整个育成期应保持合理的体重生长曲线,并符合每一阶段的增重规律。体重的调整尽可能在12周龄之前完成,之后平行于标准曲线;避免体重“之”字形增长;确保开产时种鸡的体重和体况达到要求,如果开产时体重不够、体况较差,将会影响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持久性;如果后期平均周增重过度,也会影响产蛋高峰、产蛋率的维持以及死淘率增加。 
2.1.4正确监测种鸡的体况发育。评估丰满度的3个重要阶段分别是16-23周、30-40周和40周至淘汰。种鸡身体方面有4个主要部位需要监测:胸部、翅部、耻骨和腹部脂肪,在每周称重时应对鸡只抽样进行触摸观察评定。在20-23周每周应至少2次监测鸡群的丰满度和性成熟状况,观察鸡群的脸、肉髯和鸡冠的颜色,并适时调整给料程序.
2.1.5以体重为基础。从1周龄开始每周进行称重,以后每周按时正确抽样称重;称重应准确并实事求是,以便正确指导喂料方案。在确定下周喂料量时应注意:手册中的喂料量仅供参考,执行时应综合考虑饲料营养、饲养方式和舍温等具体情况;任何时候都不能迅猛减料或加料;同时还应考虑饲料效应,一般情况下,调整喂料量后,3周后体重增减才能显现出来。有的场不了解饲料效应,增加饲料量后发现体重增加不明显就继续添加料量,体重仍达不到要求再加料,结果3周后体重开始超标,又忙于控制,如此循环,造成鸡群体质下降,性成熟迟缓。
2.1.6重视逆季鸡群的遮黑饲养。逆季鸡群遮黑饲养,在按顺季鸡群体重标准管理时,24周末的体重可适当比标准高80-100克。
2.2合理调控种母鸡的均匀度 
    均匀度比平均体重更能反映鸡群整体发育状况,均匀度和体重对产蛋率的影响比较大。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控制主要是体重、体型、体况(肌肉丰满度)、性成熟、体成熟、羽毛、外观、公母配比和免疫抗体滴度。影响均匀度的2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管理上的差异,但以管理上的差异为主。均匀度良好和达到标准体重同样重要,愈早控制均匀度,对种鸡的生长发育愈有利。因此,预防种鸡出现均匀度的问题比已出现问题再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其生产价值和经济实效性更高。均匀度的目标是必须达到80%或更高。断喙时把小鸡分开单独饲养,并增加10%-30%的料量,以期4周末体重达标;根据鸡群体重将其分成小栏饲养(分栏饲养越早越好);选用分度值小于5克的电子秤在3-4周对全群按大、中、小分群,并合理确定中鸡的体重范围,在6-8周时对全群再次分群称重(切记:分群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鸡群管理得当,均匀度高,没有必要进行再分群);从第1周开始就抓好均匀度;在限饲日和免疫时进行必要的挑鸡调群;提供充足的料位和水位,布料速度快且均匀;保证饲料质量稳定可靠;创造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应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等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均匀度。
2.3确定合理的光照程序 
2.3.1正确进行光照刺激。对种母鸡进行光照刺激时应满足以下条件:种鸡的日龄应达到154天或以上;体重应达到2.4-2.5千克;主翼羽更换有2-3根留存;90%以上的鸡耻骨开张程度达到2指左右,并且耻骨上有一定的脂肪沉积;累积能量和蛋白质达标;母鸡体况(胸肌丰满度)发育良好。 
2.3.2分阶段饲养过程中,育成后期如需转舍,后转舍的光照强度不能超过前者。 
2.3.3育成期开灯时的光照强度应是灭灯时的10倍左右;产蛋舍的光照强度应是育成舍光照强度的10倍以上,并且光照强度应充足,分布要均匀,并且无光照死角和阴影。 
2.3.4逆季鸡群遮黑式饲养时育成期间遮黑应严密。进风口、出风口、门口、门框、窗户和屋顶等应绝对避免漏光现象出现,以使种鸡按时开产,提高种蛋数量及合格率。
2.4种母鸡累积营养应达到标准要求
    累积营养不达标,鸡群对光照刺激不敏感。为了使种鸡顺利开产,加光时种母鸡的累积能量应达到112.97兆焦以上,累积蛋白质应达到1500克以上。 
2.5供给种鸡全价的饲料营养 
    采用正确的营养配方;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原料,并且严格控制好饲料的加工、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特别是要避免饲料原料及成品料的霉变;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以供给种鸡全价的营养,为种鸡顺利开产奠定基础。 
2.6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配备足够的饲养器具;为种鸡提供正确的温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加强垫料管理;实行精细化操作,为鸡群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2.7减少应激
    对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尤应重视工作温度(鸡舍最低温度加上鸡舍最低和最高温度之差的2/3)的恒定,对其他地区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最大限度地降低鸡舍粉尘;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如注射疫苗和温差等)叠加在一起对种鸡造成危害,确保鸡群健康。
2.8健全生物安全体系,预防各种疫病的发生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1个种鸡场只养1批种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鸡群;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点采购高质量的疫苗并实施精确有效到位的免疫操作,定期做好抗体的检测工作;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投药;严格执行全面的隔离消毒和卫生管理程序,减少鸡舍内外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重视细节管理和现场管理,保持鸡群良好的健康状态,确保种鸡按时开产,尽最大可能发挥父母代种鸡的生产性能。

上一篇:肉仔鸡初次喂水喂料的技术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