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新闻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山鸡舞镜志千里 昌宁县鸡飞镇王蛟虎林下养“飞鸡”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7-13   

  也许,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昌宁县鸡飞镇的大学生村官王蛟虎在脱贫攻坚中与“鸡”结缘尝试林下养“飞鸡”,他的“飞鸡场”又在传说中金鸡落下点化而成鸡飞山上。一年多过去了,王蛟虎和“飞鸡场”发展如何?他的尝试带来了什么效应?带着这些问题,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走进“飞鸡”欢歌的密林里一探究竟。

  灵“鸡”一动,鸡飞山上养“飞鸡”

  春季是土鸡产蛋较为集中的季节,还未到位于鸡飞镇澡塘村与鸡飞村相交的丛林,就能听到母鸡产蛋后欢快的鸣叫声。走进飞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场部”,管理人员许建周正带着两名员工忙着分拣鸡蛋,准备包装好发往昆明。

  “这个一定要分好,千万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让好不容易搭上的线断了。”王蛟虎一边查看着鸡蛋的分拣包装情况,一边跟许建周等人交待着。他介绍,合作社刚刚与昆明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专门供应土鸡和鸡蛋,这批计划组装4000枚鸡蛋去“试水”,以最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一炮走红”。

  “我搞这个林下生态养鸡,也是灵机一动、机缘巧合的结果。”交待完工作,王蛟虎走进林中“体察鸡情”,边走边聊着自己的创业史。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自己一直想做点事情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却一直因找不到切入点而困惑着。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他被抽调参加相关工作,在一次到鸡飞村时,偶尔被路边树林里飞出的一只鸡吓了一跳,也吓出了一个灵感:如今人们追求生态健康,这会飞的鸡应该有路子。

  说干就干。王蛟虎经过实地调查,查资料,与外地的老师同学咨询,初步形成了思路,并立即与党委政府汇报。党委政府领导不仅支持,还鼓励他牵头带领群众一起干。经过精心策划,他成立专业合作社,并自己从农户手里流转了200余亩山林,率先开始养殖,通过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成品回收、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技术服务“六个统一”与分户养殖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如今,合作社已有入社社员159户,辐射带动鸡飞、翁堵的农户养殖。2016年,共销售成鸡6000多羽,销售鸡蛋7.5万枚,发放鸡苗3.6万羽。其中自己养殖场销售成鸡3000多羽,鸡蛋2万余枚。

  “王蛟虎的实践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王蛟虎和他的“飞鸡”,鸡飞镇党委书记施军宁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施军宁说,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副书记,王蛟虎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80后的年轻人,王蛟虎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方向对路、方法正确,农村同样大有作为,为乡村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王蛟虎抓住了脱贫攻坚的核心,就是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找到了农村群众高质量脱贫的方向。

  随“鸡”应变,闻鸡起舞赢商机

  走在鸡场的丛林里,王蛟虎一边走一边思考着。突然,一只产完蛋从树丛间飞出的母鸡吓了他一跳,也帮他找到了一个鸡蛋窝。王蛟虎一边查看鸡蛋,一边感慨地说:“我做这个事,就像这母鸡下蛋,表面上看我唱着歌儿很风光,其实过程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的确,在旁人的眼里,现在的王蛟虎全身都是光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一拨又一拨,参观学习的人也一茬又一茬,客户和订单一个又一个,各种荣誉一项又一项,他的“飞鸡”养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但这个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

  “刚开始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过很多困惑,有几次真是觉得干不下去了。好在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还有周边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总算坚持了下来。”说起创业的艰辛,王蛟虎感慨万千。他说,成立合作社并自己办起养殖基地之初,自己遇到了困难主要是资金难、技术难、市场难,自己是“资金靠借、技术靠摸、市场靠闯、时间靠挤”,咬牙坚持了一年,才算闯过了难关,闯出了一条路子。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只有自己干出样子来,才有说服力。”王蛟虎说,建场之初,自己是靠贷了10万元贷款起步,本以为投入后应该可以投产了,殊不知还未办完土地流转、场地初建、车辆购置、鸡苗引进几件事钱没有了,只好又陆续依靠贷款、与亲戚朋友借,筹集了40万元来完善设施、扩大生产。

  “与资金的困难比起来,技术方面的难题才是最大的。”王蛟虎说,林下生态土鸡养殖,没有现成的技术可用,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只能靠摸着石头过河,一边依靠畜牧兽医部门的力量,一边发挥自己农大毕业的优势找校友、老师取经,不断结合实践来弥补不足。“有两次差不多真坚持不下去了!”王蛟虎说,一次是刚建场时因不掌握转群技术,导致数百只半成鸡死亡;另一次是进鸡苗时因技术不到位致1800多知鸡苗死亡。当时为了不引起群众的恐慌,他是一边按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处理了死鸡,一边封闭消息。同时,找县、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分析,排除了传染病的可能,却找不到致死的原因,“急得睡不着觉,天天顶着黑眼圈”。 “后来,在云南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致死的原因是甲醛中毒,虽然损失了不少,但是也算是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他说,两件事后,他越来越明白了技术的重要性,不仅自己潜心总结,还培养起了一名专职的技术员,为社员和周边群众做技术服务。

  “至于销售,主要就靠自己带着营销人员去跑,通过在昆明建立销售网点,联系中间商等方式,一点一点地打开市场。”王蛟虎说起有一次跑昆明去找市场的事:当时坐了一夜的班车,到昆明脸都没来得及洗一把就跑到农贸市场,差点让别人当成“叫花子”。虽然是笑着说的,但笑的背后却满是艰辛。他说:“现在有了相对固定的渠道,产品也得到了认可,可以放心多了。”

  “当时蛟虎说三年成型,三年之后再实现效益。我就觉得他说的实在、值得信任,就第一个加入进来,与他一起办场。”王蛟虎的合伙人许建周说,刚开始时,自己垫资9万元与王蛟虎“搭伙”,不仅是因为觉得王蛟虎的思路好、方法新,更是因为觉得王蛟虎实在。一年多共同的风风雨雨,更让许建周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说:“这一年多,对我来说是一次洗心革面,跟着他学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如何真诚地对人,如何沉稳地对事。我觉得这样跟着他干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一贯万“鸡”,知机识变谋生机

  “我最初做时,就是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起步的平台,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自己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做就要做成、做出效益,同时让跟着自己走的人也实现效益。”王蛟虎说,这是他当初选择成立合作社并自己率先办场的初衷,也是今后不断发展的追求。

  “要实现长远效益,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王蛟虎说,自从合作社成立后,就始终把品质作为追求,坚持走生态化、标准化的路子。在鸡的品质保证上,坚持不添加任何饲料,纯生态放养,足龄10个月以上销售。对社员养的鸡,他事先就做好约定,如果不按标准养殖就不代销售。对鸡蛋,同样有近乎严苛的标准,就是不符合组装标准的决不组装。王蛟虎说:“土鸡养殖有土鸡养殖的要求,只有符合这样的标准,才会体现出土鸡特有的品质。我们宁可损失眼前的一些收益,也不能做影响长远发展的事。”

  经过层层评选,2017年3月初,王蛟虎和其他5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一起,获得了昌宁县首届“兴昌人才奖”,得到了税后的4万元奖金。他没把奖金用来还帐,更没用来消费,而是拿出了大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其中投入7000元为养殖场旁边的自然村建起了活动场所,给鸡飞中学捐赠1万元用于优秀学生奖励和困难学生扶持,预留了5000元计划在“六一”时到村完小赠送学生学习用品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剩余的不到2万元,也与两个合伙人“二一添作五”平分。王蛟虎说:“我能得这个奖,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今后,我们主要是塑品牌、拓市场、谋衍生。”收获了“第一桶金”,王蛟虎又谋划起了未来。他说,今后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好“一根丝”生态土鸡这个品牌,完善和稳定鸡和鸡蛋产品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建设冷库,向冷鲜鸡肉方向发展。同时,发挥山区的优势,对核桃、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和橄榄、杨梅、野生菌、野巴子等资源进行开发,形成系列产品,运用农村淘宝、农村电商等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网络体系。他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网络,网络联通后第一步将对11户集中养殖户的基地进行实时监控,并同步开展定制销售等网络销售。

  “有个成语叫山鸡舞镜,本来是用来比喻自我欣赏、顾影自怜的。但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要山鸡舞镜,把自己的鸡养得美美的、香香的,让更多的人喜欢。”王蛟虎说,现在自己的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市场,以后要想办法开拓销售渠道,把产品销到更多的城市,让更多的人吃上来自大山里的纯生态土鸡。(来源:吴再忠)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