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新闻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特色农业助力 王五农民致富梦想 种桑养蚕、 特色瓜菜种植成为该镇农民又一富民产业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12-15   
    据《今日儋州》消息  近年来,王五镇加大对现代农业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补齐农业增收“短板”,鼓起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稳步发展蚕桑
特色产业
    8月,26户养蚕农户收入2万多元;9月,31户养蚕农户收入5万多元;10月,41户养蚕农户收入6万多元;11月,44户养蚕农户收入8万多元……这组数据反映出该镇蚕农发展蚕桑养殖的可喜变化。
    “栽桑养蚕,一树桑叶一树钱。男采桑,女养蚕,三十天内见现钱”。 自今年3月王五镇正式推进“种桑养蚕”试点工作后,政府、农户、桑蚕茧公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带动了该镇蚕桑业向轻简高效方向发展,推动蚕桑业稳步向前。
    “年初我种了7亩桑树,现在又栽种7亩,一共14亩;目前我一共养了3批蚕,共有6000多元收入。”山营村委会书记王炳枢笑着告诉记者。王炳枢曾经是该镇有名的种植户,过去一直都种植黑皮冬瓜、甘蔗、朝天椒等农作物。
    “最近几年,农户生产搞得并不理想。甘蔗前年500元一吨,去年就降到400元一吨,价格低谁都不想种,整个山营村甘蔗前年产量大约是7.2万吨,去年大约是2.8万吨,今年也就1万多吨,说多了也是辛酸……”王炳枢介绍。
    今年,“种桑养蚕”产业试点到王五镇,给王炳枢一家带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王炳枢说:“因为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不好,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去了。自今年镇府发动我们开始养蚕至今,我已经养了第四批蚕茧,前三批都赚钱,我准备把儿子儿媳叫回来大家一起养。”
    桑蚕茧公司技术员黄永强说:“桑蚕茧公司将育好的蚕苗给农户饲养,一般农户再养10多天左右就可以卖回给桑蚕茧公司,收购价是36元一公斤。同时,我们也对蚕农持续开展集训经营管理培训、到户技术指导等工作。”
    不仅桑蚕茧公司鼎力相助,政府同样也全力帮扶农户开拓致富道路。镇政府扶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桑苗采购、蚕房建设、养蚕用具及配套水电等设施建设,其中建设大蚕房面积4300平方米,小蚕房704平方米。
    目前,该镇种桑养蚕项目取得初步成效,成功发展种植户116户,种植桑树1100余亩,主要分布于王五居委会、东光村委会、流方村委会、山营村委会等4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
特色瓜菜种植
成增收致富亮点
    特色瓜菜种植也是王五镇农民的又一富民产业。该镇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把发展特色瓜菜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带动、项目配套、农户参与的模式,让该镇农民又朝致富梦想前进了一步。
记者在王五镇白泥洋常年瓜菜基地看到,菜农们正在抓紧时间种植葱、芹菜等瓜菜。该基地自2011年建设以来,现已种植瓜菜面积2000亩,年产值高达千万元。
    王五居委会副主任吴永胜介绍,王五居委会约400户村民都在这个基地上种植瓜果菜。为扩大种植规模,村民们组建起儋州白泥洋瓜菜购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挥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合作社、农户从事常年瓜菜种植,创建瓜菜种植生产基地。同时通过合作社选取市场上效益较好的瓜菜来发展种植,并与公司联系,避免压价事件发生。自有了基地和合作社提供的保障后,村民都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同时,王五镇还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与海南大学联合开展“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活动,采用多形式发挥科研优势,努力搭建高校与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交流平台,推动了白泥洋常年瓜菜基地发展。
    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镇将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努力保持全镇万亩黑皮冬瓜、2000亩常年瓜菜、500亩黄秋葵等常年连片种植规模,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同时也继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收益明显的农业项目。(记者林晓云 编辑王霞)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