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新闻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天峨县农民蒙荣灵:边远山村的致富能手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6-26   
    蒙荣灵,天峨县更新乡边里村纳门屯的一个普通农民。2015年4月,他在家乡创办了老蒙养猪场,很快发展为养猪几百头的养殖大户,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能手。
    一步一脚印,从传统饲养到规模养殖
    早在2006年,蒙荣灵就与妻子一起“试水”,搞起了生猪养殖,喂了1头母猪、22头肥猪,当年就获纯利2万多元。
    所有人以为蒙荣灵会继续干下去的时候,他停手了。这个决定并不轻松,“我是真的想歇口气。才20多头猪,夫妻俩忙了一整年,虽然有点收获,但是,实在太累了。总觉得养猪没有问题,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他买了一辆小货车,此后辗转于河池、百色两市的凤山、天峨、乐业等县,四处给人拉建材、拉农产品,听说有好的养殖场,就专程跑去观摩学习。他多次到凤山县、乐业县的养猪场参观,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哪些方法是能够直接套用的,哪些是得结合实际操作的。妻子韦氏尾笑着说:“他是个一根筋的人,讲了暂时不做,要做就做出规模、做到最好。他有个本子,每次到别人养猪场聊天,就把听到的养殖经验记下来,密密麻麻的,现在翻多了,本子都褶皱了。”
    2015年4月,蒙荣灵攒到了5万元启动资金,又从亲戚朋友那借了12万元,将养殖场建在自家的桐果林里。他介绍说,在百色养殖场参观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猪场+鱼塘”模式,他认真观察了地形,发现和自家的桐果林一模一样,旁边同样有小溪,模仿成功就是复制成功!事不宜迟,他立刻砍掉桐果林,请钩机将原本的斜坡地进行整理,在坡上的平地搭建了250平方米的养猪棚,在坡下挖出一个水塘,并用水泥将表面全部硬化。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买了800尾鱼苗放进水塘,20头瘦肉型小猪和12头母猪放进猪场。
    养殖不仅要讲规模,还要讲技术
    一切仿佛都很顺利,但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棒!水塘里的鱼突然大量死亡。他心里特别焦急,立刻跟县、乡技术员联系,查找鱼苗死亡原因。县乡技术员现场勘查后,指出鱼苗之所以死亡:一是鱼塘刚刚硬化,第一轮放水进去就养鱼,水中碱性过高,不适合鱼类生存;二是猪粪未经处理就排到鱼塘中,水中有机成分迅速增加,水生植物与好氧细菌快速繁衍,鱼类因水体污染、过度缺氧而死。听了技术员的解释,他恍然大悟,自己只想着猪粪有营养,能够少花鱼料,却没想过水体和鱼类的承受力,更没想到后果的严重性。在技术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他花了2万多块买了沼气池、排污管、钢管等材料,对养殖场实施标准化雨污分流,从此轻松打扫卫生,不再挑水喂猪,节省了大量劳动时间;而猪粪经沼气池过滤稀释后排进鱼塘,为水体提供充足营养,促进了鱼类生长,又不会造成生态污染,一举两得。
    鱼苗死亡,都是“技术不到家”惹的祸。痛定思痛,蒙荣灵深深感到了技术的重要性,村里农家书屋养殖类的书他都借了个遍,在外面看到养殖方面的书,不论多贵都要买回家。他说,书里面跟养猪、养鱼有关的,自己都反复揣摩,遇到不懂的就问县、乡技术员和其他养殖户,跟一些技术员都互称“老同”了。经过细心观察、大胆摸索和逐步实践,蒙荣灵一步步迈向成功,仅2015年下半年,他就售出了大肥猪49头和1000多公斤鱼,产值12万元。
    致富不忘众乡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边里村党支部书记韦佑陵说:“蒙荣灵原来是贫困户,现在他产业搞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经常讲一家独富不算富。他喂的猪崽大多卖给了本村农户,市场价25元/斤的猪苗,他只卖20元/斤,还讲自己损失点,带动大伙一块养猪,一块赚钱,贫困户不就越来越少了。”同村的韦凤坚很是感慨地说:“他是个热心人,低价把猪崽卖给乡亲,平常还义务指导养猪,无偿传授技术经验;哪家猪病了,他都上门帮忙解决。”在蒙荣灵的“传、帮、带”之下,边里村群众养猪热情高涨,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7户,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蒙荣灵靠科技养殖实现了脱贫摘帽,还带动周边的乡亲共同脱贫致富,促进了边里村养殖业的壮大发展,他的成功,给许多贫困户树立了榜样。(李 雪)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