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白于山区的“养羊村”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近年来,子洲县周硷镇高家坪办事处梨树台村结合地多人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成立了农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该村的人均年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了7000多元。其中,合作社入社成员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万元,仅养一项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80%。由于养效益可观,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养羊积极性高涨,该村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羊村”。

  科学养殖 合作社成员成了富裕户

  梨树台村地处子洲县白于山区腹地,山大沟深,耕地较少,但拥有草地4100余亩,全村共有人口420多人,村里大部分人常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只有160多人。村支书曹天锋介绍,该村土地贫瘠,村民们靠天吃饭,2011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2011年,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在曹天锋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子洲县现代农牧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大力发展羊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该合作社成立以后,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农户中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同时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在经营管理上,实行集中档案管理、集中配种、集中防疫、集中调拨,“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饲养和防疫水平,同时又能保证稳定销售,增加农户的收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曹天锋说,近年来,该合作社共辐射带动本村和周边的300余户农户、1000多人从事养殖业。其中,社员户均种草30亩,养羊100只,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目前,该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00多户,全村羊子存栏4000多只,很多合作社成员也逐渐成为了村里的富裕户。

  发展“羊产业”防疫是重点

  “羊吃的都是玉米秆、豆菜秆、高粱秆,从来不给喂饲料,绿色无公害羊肉是我们的特色。由于饲草好,羊从下羔到出栏需9至10个月,体重也比一般饲料羊重五六斤。”曹天锋表示,自己产羔、自己育肥、自己销售,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合作社成员的一只育肥羊净利润可达到800元。很多来自横山、延安的客户上门收购,供不应求。

  养羊效益可观的情况下,曹天锋也意识到“发展羊产业,防疫是重点”。为了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养殖效益,合作社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疫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兽药使用管理、防疫、消毒、免疫等制度规程,推行无公害牲畜的标准化养殖,通过现代科学养殖理念,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为了加强养殖场(户)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2011年开始,高家坪办事处还在各村建立了防疫联络员制度,下派防疫联络员进村驻场,定期开展防疫工作。

  今年4月份,内蒙古地区出现了小反刍兽疫情,为了防止疫情传入,该合作社第一时间与市畜牧兽医局取得联系,在市畜牧兽医局5名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为全村的羊子注射疫苗6000多支;同时,该合作社还进一步加强了消毒灭源工作,每天坚持对饲料、圈舍和工具等进行消毒,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发生。

  扩大规模 打造自己的有机肉品牌

  为了解决农户资金难题,合作社与子洲县邮政银行达成协议,将于近期组织农户召开现场会,根据每个农户的实际情况,提供5至40万元不等的贷款,据介绍,目前已有30多个农户有贷款意向。今年58岁的曹阳是土生土长的梨树台村人,家里有13口人,之前靠种地为生,家庭年收入只有二三万元,生活较为艰苦。2012年加入合作社后,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合作社的指导下,我家去年养羊收入达到了12万元,目前羊子存栏100多只。”曹阳满脸喜悦地说,此次想借着现场会这个机会贷10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农牧专业合作社以合作养殖为起点,以带动周边农户养殖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桥梁,以联销为纽带,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使得畜牧养殖业真正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今年,该合作社又扩大了生产规模,投资380万元新建1座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育肥基地,其中新建羊舍30间、青草储藏间1间,储藏量为2000多立方米。同时,投资50万元的大型冷藏库也即将投入使用,建成后冷藏量达30多吨。合作社扩建完成后,肉羊饲养量可实现5000只,年出栏育肥羊3000多只。

  在谈及合作社发展时,曹天锋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绿色、无公害的优势把‘羊产业’做强做大,同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机肉品牌,走上‘产加销’一条龙的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来源:榆林日报)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