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癌基因新名单:让治疗更个体化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11-13   
新闻缘起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在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



  《科学》杂志负责评选的编辑罗伯特·孔茨说:“当《科学》杂志的作者和编辑们着手挑选2008年最大的科学进展时,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解答一些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比如宇宙如何运作,以及那些为未来新发现奠定基础的科学研究。”



  《共享科学》栏目将从中选出老百姓关注的科技成果进行解读,让读者和我们一起及时去领略科技的巨大魅力。



  癌症,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种让人们谈之色变的顽疾。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超过750万人死于癌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人数高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



  长期以来,各国的科学家们同癌症做着不懈的斗争。



  2008年,科学家们通过对癌症全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众多新的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不断扩充的癌症基因名单无疑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曙光。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科学》杂志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最新进展———发现多个功能未知基因



  去年,人们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胰腺癌、白血病以及胶质瘤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上取得重要的进展。去年9月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肿瘤研究中心在《科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胶质瘤肿瘤患者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图谱,发现在胶质瘤中有很多在该研究领域从未报道过的基因发生改变,如IDH1基因。



  随后,《自然》杂志发表了第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肿瘤病人的全基因组DNA分析结果。研究小组在患者的发生突变的10个基因中发现,仅有2个以前报道是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而其他8个均是功能未知的基因。因此,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全面、系统的异常突变分析,是实现肿瘤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漫漫长路———“原癌基因”是罪魁祸首



  目前,肿瘤的诊疗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检测分析的结果,但这些指标尚不能充分反映肿瘤确切的生物学行为。“我们对癌症发生发展的机理还知之甚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吕有勇教授说。



  吕有勇教授介绍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假说: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修饰和干细胞起源,其中基因突变已得到较多的实验证据。



  1970年,美国微生物学家毕晓普同瓦尔默斯研究发现,正常的体细胞里也有一些静止的癌基因,这些基因一旦被激活就会促使人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这些基因在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突变,从而引起细胞无限制地分裂———科学家们将这种基因称为“原癌基因”。



  毕晓普与瓦尔默斯因这一发现荣获1989年的诺贝尔奖。随后,科学家们又发现某些基因能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称之为“肿瘤抑制基因”。如果说原癌基因是难以驾驭的细胞生长加速器(马达),那么抑癌基因就是细胞生长的制动器(刹车)。



  癌症治疗有了新手段



  30多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在人类基因组的2.3万个基因中发现了350多个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主要是依靠连锁分析、基因定位、功能鉴定等传统的单个基因识别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以特定癌症基因为靶点而开发的药物更具较强的针对性,且副作用较小,如针对HER2/NEU基因扩增导致该蛋白过量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赫赛汀。但这些诊疗方法的前提是先确定患者肿瘤的精确类型,即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水平就是用药的重要指标。



  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及相关研究,促进了疾病机制的研究和分子标志物的研发,发现了大量与癌症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候选基因及蛋白,为进一步开发新的靶向性药物提供了基础。



  ———技术突破———测序费用大大降低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用传统技术研究单个基因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相对于人类基因组的2.3万个基因而言,要从中找到关键的癌症基因无异于大海捞针”,吕教授指出,因此科学家们开始考虑像人类基因组项目一样,开始考虑绘制癌症基因组图谱,这是癌症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同时,基因测序技术也因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改进,且成本不断降低。10多年前,国际基因组计划测定第一个人的全基因组费用超过30亿美元,到2005年降到3000万美元,由于新的测序技术的突破,目前已降到10万美元,据美国Illumina公司的专家预测,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不久后将会降到1万美元以下,这将为揭示生命的奥妙和肿瘤全基因组分析提供可能。



  癌症基因组图谱还在绘制中



  早在2006年8月,由美、加、英等国发起的癌症基因组计划在美国宣布启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总协调人弗朗西斯·柯林斯说,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向医学等领域的延伸,癌症基因组计划将有助于人类真正破解癌症致病的机理。



  而这一次所用的方法不同以往,它是通过大规模的测序来建立肿瘤全基因组的突变谱,从而阐明各类肿瘤的基因组变异规律和发病机制的关系。负责这项研究工作的英国科学家迈克·斯特拉顿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人之一。



  斯特拉顿说:“新技术(大规模测序)使科学家可以系统地分析一个肿瘤细胞中所有的基因。”



  虽然这一计划在启动之初备受争议,“但在这期间,一些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的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取得很多成果。”吕有勇教授介绍,如对乳腺癌、肠癌等癌症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了一批传统方法从未发现过的癌症基因。



  ■相关链接



  癌症基因组协作组成立



  目前,科学家们对癌症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本达成共识。相关专家共同发起了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作组(ICGC)组织,发起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以及欧盟组织。



  2008年4月29日,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作组(ICGC)在伦敦成立。ICGC拟选择人类50种常见肿瘤(包括亚型)。在每种癌症的研究中,需要500例肿瘤样本和配套的临床资料,系统检测每种肿瘤或亚型的体细胞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易位、拷贝数的改变,及染色体的重排。其次,对同一肿瘤标本进行转录组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水平的分析。希望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机构获得的研究数据能够共享,以促进肿瘤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研究工作的发展。



  吕有勇教授介绍道,我国肿瘤患者的死亡率约占世界的24%,有些高发的肿瘤如肝癌占53%、食管癌占51%、胃癌占44%、鼻咽癌占47%。因此,中国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员之一,也积极参与癌症基因组计划。



  借鉴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经历,中国肿瘤和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发起筹建“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CCGC)”,已积极参与到癌症基因组计划工作中。目前,该组织已完成大量的项目启动工作,确定了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