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傅廷栋院士和他的金色梦想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7-01   
7月中旬,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将带着20多名老师和研究生,再赴甘肃夏繁基地。这里,即将迎来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灿烂的花海承载着无数农民的致富梦想。



为了这个金色梦想,71岁的傅廷栋院士从未停下追求创新的脚步。



奠下第一块基石



傅廷栋的名字,和“波里马”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国际油菜界无人不知的这个名词,奠下了杂交油菜选育的第一块基石。



1972年,一个春天的早晨,在校办农场金黄色的油菜地里,34岁的傅廷栋发现了19株“波里马雄性不育型”油菜,从此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油菜育种实践。



作为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它被国际油菜界尊称为“傅氏波里马”,大大加快了世界油菜种植进入杂交油菜时代的步伐。



1991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8届国际油菜大会,将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章授予傅廷栋,这是该奖首次被亚洲科学家获得。德国的罗比伦教授致辞说:“傅廷栋教授的发现为油菜利用杂种优势铺平了道路……欧洲人毫无保留地将这归功于中国人。”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波里马的伟大。目前我国推广的油菜三系杂种中,60%以上是波里马不育系杂种。2001年美国种植的油菜品种,61%为波里马杂交种。全世界申请波里马有关的专利达62项,其中国外45项。



创新持续推动产业



1992年,傅廷栋选育的我国第一个低芥酸杂交油菜品种“华杂2号”问世。此后,他和团队其他成员共育成优质“华杂”系列杂交种共36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创造经济效益约45亿元。



正是在傅廷栋院士和全国同行们的努力下,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杂交油菜的国家,杂交油菜已占油菜总面积的70%;同时也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占全世界近1/3。而湖北油菜生产在全国连续十几年名列第一。科技创新对产业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



傅廷栋院士并没有因此停步。1999年,他在田间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它与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油菜 PolCMS、OguCMS、NapCMS、TourCMS等不育胞质均不相同,不育性稳定、彻底,为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材料。傅老说:“恢复系正在寻找之中。有些国家已与我们联系,希望能利用这种新的不育材料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针对国内食用油供求矛盾较突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情况,他带领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选育科技含量更高的品种上,使之既高产、含油量更高,又适合机械化生产。



2007年,傅廷栋等11位科学家向中央有关领导递交报告,建议国家每年投资2亿元设立“稻、麦、棉、油菜、玉米、大豆杂种优势利用”重点专项,实现“20年增产30个百分点”的目标。前不久,该项目正式启动,将获得国家史无前例的支持力度。其中,油菜部分由华中农大主持,傅老亲自担任专家组组长。



说起这件事,他就非常高兴:“我们要联合全国几十个油菜研究单位的力量,争取今后80%的杂交品种出自这个课题组。”



  “下田多了就会有发现”



当傅廷栋院士继波里马之后发现了新的不育材料,曾有国外同行惊讶地问:“为什么又是你发现的?”他回答道:“下田多了,你就会有发现。”



在华中农大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基地,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着草帽、身穿大褂的“老农”在忙碌。几十年来,傅廷栋都坚持在田里观察、研究,每年带着研究生在甘肃夏繁基地同吃同住。他还时常深入农村,了解油菜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指导。



傅老深情地说:“我的老师刘后利先生1948年从美国回来后,一直研究油菜,直到70多岁还在下田。”而在傅老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他的团队中,无论五六十岁的教授,还是年轻学生,都自觉地将这种热爱与责任感融入研究工作。



尽管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油菜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却不赞同外界的一些美誉。他强调:“千万不要说我是‘杂交油菜之父’。我有个头衔倒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油菜理事会主席。”



令傅老引以为豪的是,2007年在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是历届大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而这个国际油菜界规格最高的学术会议,也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


上一篇:蛋鸡阶段饲养的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