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殖技术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华大”为何与上海失之交臂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4-06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其负责人曾想将项目落户上海,最终未能“生根”,而到了深圳“结果”。市政协《突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的对策建议(草案)》中提出的这一“华大现象”,不少委员、专家认为值得深思。



  近日,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民革市委、九三学社市委、市科协、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建议案出炉。在分赴各地调研时,深圳“华大现象”引起了课题组兴趣,之后专门形成了一个分报告。



  为何不能“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华大负责人曾在六七年前一路南下,准备进入上海,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深圳。不仅因为深圳给予了无条件的资金补助,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灵活的机制。”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许政暟说,华大的运作模式不像企业也不像学术机构。进入深圳后,从最初定位的“民办非企业的公益研究院”到后来的“民营事业单位”,政府为其“正名”费足心思。华大的“2+2+X”的人才队伍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直接从大学2年级挑选人才,进入研究院再学2年,之后外派几年作研究工作,即“X”,而工作人员在研究院的2年学历受外界认可。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是深圳对华大的态度。”



  许政暟介绍,这家当初被认为“不伦不类”的基因研究院,后来在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受难者的基因测定,以及提供公益体检项目中发挥了不少作用。“华大为何不能在上海落户,需要反观我们的政策环境、人才成本,以及产业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地开花异地结果”并非个案



  如果说华大只是“路过”,那么更多本地“开花”项目却在异地“结果”,更显现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面临的窘境。



  课题组调研显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申报62个品种临床批文中,有51个转让外地,占82.3%。上海医工院申报的58个临床批文中,有40个转让外地,占70%。项目的外流,也导致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排名的下滑。据资料显示,2004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位居全国第三位,2006年到第五位,2008年仅到第七位。



  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出上海在生物医药研发上的强大实力。2007年生物医药授权发明专利475项,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上海有13项医药领域成果问鼎国家大奖,占全国同领域的48.2%。



  “上海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优势仅体现了‘学术价值’,而未显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优势和成果与产业化贡献不相称。”课题组认为,对中试环节重视不足,是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散落珍珠串成项链”亟需平台



  “产业链存在脱节,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各处,不能串成项链。”很多政协委员提到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研究和临床架起桥梁。对此,课题组建议,应通过“部市合作”,加快推进“国家新药研究实验室”落户上海的进程,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抢占新的制高点打下基础。课题组成员彭颖红委员认为,上海有10多所高校、30多家专业研究机构、30多个研发中心、30多家新药临床研究医院、200多家研发型企业,具备了建立“国家新药研究实验室”的基础。



  据悉,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本市高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到2012年生物医药产业全年经济总量将超过200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需要对创新产品在本地产业化推出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课题组成员、科促会副会长张其标认为,现行药物定价体系不考虑创新研发投入的成本,新产品进入市场在政府采购招标和进入医保目录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优惠政策,企业难从创新中得到回报。因此,课题组建议,政府牵头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化、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三个专项基金,并将本地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及时滚动地纳入本市医保目录。



  “生物医药是个竞争充分的行业,也是竞争激烈的行业,我们需要给类似华大这样的项目一个留在上海的理由。”一名参与协商会的政协委员说。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