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黄颡鱼小瓜虫病的诊断与预防方法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10-10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一种鱼类寄生虫病。近期,江浙和广西地区的杂交黄颡鱼养殖水域爆发了多起小瓜虫病疫情。然而,在采取了治疗措施之后,治疗效果却因施药时的天气气温变化出现了较大差异。据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负责人裴圣州介绍,这种差异是由小瓜虫繁殖周期的特性导致的。

小瓜虫的繁殖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和掠食体阶段。在滋养体阶段,小瓜虫寄生在鱼皮之下缓慢生长,这一阶段由于鱼皮的阻挡,药物很难渗透进去;在包囊阶段,小瓜虫寄生成熟之后脱离鱼体,自由游动约3到6小时后落到水体底部,分泌一层胶质的包囊,然后孵化出500到1000只幼虫,这一阶段小瓜虫对药物敏感的时机相当短暂;在掠食体阶段,从包囊中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有1到2天的时间寻找宿主鱼寄生,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宿主,小瓜虫幼虫会自行死亡,这一阶段也是小瓜虫的药物敏感期。最适合施药的掠食体阶段持续时间固定为1到2天,但是小瓜虫的整个繁殖周期却视气温不同从4天到30天不等。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繁殖周期为4天。15℃时,繁殖周期为10天。而10℃以下时,繁殖周期往往在30天以上,这是由于低温时成虫长时间停留在鱼体内的滋养体阶段,而这一阶段恰是施药无效的时期。

综上所述,当发现黄颡鱼在池边缓慢游动、不摄食、粘液较多、体表和鳍条有白色点状物时,就应查询近期气温并据此安排施药。若近期气温可升至30℃以上,可以不施药。若达不到30℃,则应选择气温高的时段施药,24℃左右需要连续施药4天,15℃左右需要连续施药10天,而10℃以下需要连续施药30天才能确保覆盖小瓜虫的一个繁殖周期。

目前,治疗小瓜虫病最有效的药物硝酸亚汞已被禁用,其他替代药物也通常只在疫情初期能起到较好效果。所以,最好的方案还是在出现小瓜虫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来防止疫情发生,例如鱼苗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及购买知名企业生产的优质苗种。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