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每周一例]河蟹“牛奶病”引起大量死亡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8-14   

[病例604]辽宁省鞍山市穆家镇一口60亩左右的池塘,主养观赏鱼,多年未清淤,往年会放少量河蟹,养殖到9月份捕捞食用,周边没有养殖河蟹池塘和稻田。2021年4月下旬从盘锦某地区购买400斤河蟹扣蟹苗,规格较整齐,放苗后投喂野杂鱼等。5月中上旬连续下雨,气温最低至9℃,5月中旬发现池塘出现死蟹,有的河蟹活力差,捞取活力差的河蟹解剖发现鳃呈乳白色,头胸甲内有大量乳白色液体,俗称河蟹“牛奶病”。
       
5月20日,下地笼捕捞河蟹,发现河蟹规格不整齐(图1),多数河蟹体表、附肢寄生纤毛虫,随机解剖60%~70%的河蟹,发现鳃、头胸甲内液体、肌肉呈乳白色(图2、3、4),肝胰脏萎缩。显微镜10x40镜检乳白色液体发现有大量颤动菌体(图5)。发生“牛奶病”的河蟹活力差、易死亡。取有明显“牛奶病”症状和未见明显有“牛奶病”症状河蟹的肝胰腺、肌肉、鳃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有“牛奶病”症状的河蟹肝胰腺组织中度萎缩,组织碎,可见大量酵母菌占据腺管上皮;肌肉组织稀疏,见肌纤维断裂,组织间散布酵母菌;部分鳃片间大量纤毛虫,鳃腔内、鳃片上皮、鳃丝中轴内大量的酵母菌,部分鳃片轻度弯曲(图6、7、8、9)。未见明显异常的河蟹肝胰腺组织中度萎缩,局部组织自溶,未见酵母菌;肌肉未见明显异常;鳃脏,局部组织轻微淤血,部分有些水肿(图10)。
后期水温一直较低,每天持续大量死亡,故重新进苗。

分析:1、有文献报道(马红丽等,2020),从发生“牛奶病”的河蟹上分离出二尖梅奇酵母菌,并表明该菌是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病原。本案例未对发病河蟹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鉴定,但镜检乳白色液体内有大量颤动菌体和文献报道镜检照片高度相似,此外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蟹肝胰腺、肌肉、鳃均有大量疑似酵母菌,初步怀疑本案例河蟹“牛奶病”也由酵母菌引起。目前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了解较少,据调查该病可以感染所有规格的河蟹,温度高于20℃死亡率降低。
       
2.该地区仅本案例一口池塘养殖河蟹,且放苗后没有换水,此外放苗后20多天即发病,初步怀疑该病原为苗种携带,加上池塘淤泥厚,底质环境差,河蟹体质弱,感染寄生虫加重死亡。(利洋公司 技术部 吴佳燕 研究所一室 杨行 提供 2021.8.5)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