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介绍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6-21   

  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河蟹养殖大县,搞好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水质是关键,水质管理是健康、高产、高效养殖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与河蟹养殖的规格、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先就水质调控谈几点:

  一、水质要求

  养蟹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水质物理和化学特性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水草茂盛、微碱性的水域中。养蟹池水最适的pH值为7.5-8.5,池水溶氧需保持在每升5.0毫克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草,覆盖面积占池水面积的60%-70%。

  二、做好环境塑造工作

  1、清塘消毒

  一是清除淤泥。淤泥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因此,应于冬季抽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留淤不超过10厘米,然后让其充分曝晒、促进沉积物的氧化分解,再按每亩用150公斤左右的生石灰泼洒、耕耙,使药液渗透,以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中间寄生物。然后注。二是清除食场。坚持每天清食场,捞残渣剩饵,以防沉积发酵,污染水体。

  对于水源不好的蟹池,应进行水源净化与消毒,可在总进水口加设特制密网过滤,以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蟹池。

  2、合理栽种水草

  “养好蟹、养大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实践证明,养蟹池塘种草与不种草,其养成的规格、品质、发病率和回捕率大不一样,因此,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一定要坚持种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一般应以占全池水体总面积2/3左右为宜。如水草生长过密,可视水体大小,每隔10-15米,开出一条1.5-2米的无草通道。种植的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从草质来看,以轮叶黑藻与伊乐藻为最佳,苦草次之。种植时间一般在清明左右,种植的方法:轮叶黑藻和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采职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每亩用量25-30公斤;苦草以播种为主,每亩用种量0.1公斤。种植草类中以伊乐藻生命力最强,除高温季节茎的顶部有些萎缩外,可以说是四季常青,四季可栽,是草类中的佼佼者。但应注意,水草种植应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保证蟹种下塘前已有水草长出,否则草的嫩芽被河蟹摄食,影响水草生长。另外,有的池塘水质清瘦,水草生长不良,可亩施4-5公斤的复合肥,以促进生长。

  3、移殖螺蛳

  在清明节前后,每亩移殖活螺蛳300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喜食的动物性饵料。8月份再补投一次螺蛳,每亩投放量100公斤左右。

  三、水质日常管理

  1、水位调控

  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控。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9-10月份稳定在1-1.2米。河蟹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在33℃以上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

  2、水质调控

  一是套养少量花白鲢,一般适合套养适量花白鲢,套养量每亩20-30尾左右为宜,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水质浓度;二是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一般10-15天用一次,每次每亩用量为10-15公斤,主要是提高PH值和增加水体钙的含量;三是投施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易溶解于水,不但可调节水质,而且河蟹可直接通过鳃表皮及胃肠内壁吸收,可相应加快河蟹蜕壳速度,对促进河蟹生长有较好的作用,一般每月1次,每次每亩施2公斤左右,与生石灰进行交叉使用; 四是适时注换新水,通常每3-4天换水1次,水温低时,7-10天换水1次,天气闷热时,坚持天天换水,特别是发现河蟹上岸、爬网与以往有异时,则要及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一般占池水总量1/5左右;五是每半月施用芽孢杆菌、EM菌等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