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河蟹种塘选哪种水草栽种模式?数据对比告诉你真相!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5-08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从事蟹种养殖的地区已开始坚持“分布均匀、品种搭配、密度适当”的池塘种植水草原则。简单来说即是池塘中水草至少两种,而且在栽种模式、时间和密度方面以适应蟹种生长为主,最大地发挥水草在蟹种生态养殖中的作用。但崇明地区蟹种养殖池塘中栽种的水草一直为传统模式,即主要是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且移栽时间、密度等随意性很大,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河蟹隐藏躲避场所和水体降温的作用,但对于大幅度提高河蟹品质和养殖效益等方面较以往未移栽水草的池塘效果改善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河蟹不喜食水花生,水花生所含的营养元素不能被河蟹所吸收,因此,水花生未发挥水草充当河蟹饵料的这一重要作用。伊乐藻具有鲜、嫩、脆、滑等特点,为河蟹所喜食,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理作用,生命力又特强,并能较好吸收水体中氮、磷以及某些有机分解物,是蟹种培育池中很好的水草品种。但伊乐藻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体中,往往不能度夏,即不耐受长期的高温,当水温超过30℃生长就受到抑制,因此须在高温之前去尖捞出,如此一来池塘中无水草遮阳,不利于蟹种培育池塘夏季降温,容易造成蟹种有效积温迅速增加进而形成早熟蟹,严重影响蟹种的产量和品质。如果池塘中仅栽种伊乐藻或者仅栽种水花生,不仅品种单一而且不能满足生态养殖蟹种的要求,甚至造成产量和效益的下滑。希望本研究为崇明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蟹种生态高效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塘口面积3~5亩,呈长方形,坡比为1∶3,池深约1.5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池塘清整与防逃设施建设  
待上一年蟹种销售完毕后(每年3月上旬左右)放干塘水进行曝晒,清除底部过多淤泥。4月初,使用200千克/亩生石灰或者10~20千克/亩漂白粉等含氯制剂进行池塘消毒,对于有野杂鱼、泥鳅的池塘,还需用茶粕进行二次清塘。在池塘周围安装高20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

3.施肥培水  
消毒完成后,在池底施已发酵的有机肥250千克/亩作为基肥,加水后,每亩使用尿素或者过磷酸钙等无机肥提高池塘肥度,增加浮游动物数量,以做好蟹苗放养前的肥水工作。

二、生态环境

1.水草种植  
在离池塘边3~5米处挖一个宽1米、深0.8米的围沟,围沟内栽种伊乐藻。池塘中间地带移栽水花生,水草的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70%左右,主要用于河蟹的栖息和觅食。试验共设置3种水草栽种模式,模式一为伊乐藻∶水花生=1∶1;模式二为伊乐藻∶水花生=1∶2;模式三为品种水花生,每种模式设置两个重复。水草栽种形式为“口”字形,即在池塘周边围沟深水区栽种伊乐藻、中间浅水区栽种水花生,保证所有池塘水草总覆盖率在60%左右。

2.微孔增氧  
架设微孔增氧设施,确保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避免因蟹池中缺氧及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大量积累,危害河蟹的生存和生长。

3.苗种放养  
5月19日从江苏省射阳育苗场购进河蟹大眼幼体,当天赶回试验基地进行放养,放养大眼幼体1.3千克/亩,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呈姜黄色、活动能力强、规格在14万~16万只/千克的大眼幼体,且未经抗生素反复处理过、已经过育苗场淡化、亲本质量较好的优质苗种。蟹苗放养工作宜在晴朗的白天进行,有利于观察蟹苗活动情况,放养前应进行试水工作,保证温差不超过3℃。

三、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  
苗种放养初期,水深宜保持在30~50厘米,并坚持每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宜在1/4左右,保证水质“肥、活、嫩、爽”。每隔20天全池趁热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10千克左右。其作用一方面可用于水体消毒,另一方面可增加水体中的钙质,有助于河蟹蜕壳。进入7月份,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步增加水位,最高水位控制在70~80厘米,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打开微孔增氧机,提高池塘溶氧量。由于伊乐藻不耐高温,且容易被河蟹夹断,应在7月之前做好捞出过多水草以及去尖工作,以防其腐烂败坏水质。养殖后期,即10月下旬以后,待气温降低后逐渐降低水位,保证阳光能有效地照射池底、提高下层水温,不仅能够促进水草的生长,也有利于蟹种的生长。

2.饲料管理  
大眼幼体放养时,因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无须投喂饲料,一周后开始喂食蛋白质含量为42%~45%的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饵料,每天按蟹体重100%投喂,少量多次为宜。随着蟹种的不断生长,到中期(7―9月份)每天投喂约2.5千克/亩的蛋白质含量32%~28%的配合饲料,每天一次。到了后期(10月份以后)每天投喂3~4千克/亩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以供后期营养供给,每天早晚各一次,为蟹种越冬储备营养。饲料均投喂在食台上,整个生长周期的投喂原则为“精、粗、精”,夏季高温时期,降低蛋白质的投喂比例,防止早熟蟹的形成。养殖期间每次喂食两小时后巡塘查看饲料吃食情况,以便为下次的饲料投喂量提供参考。

3.病害防治  
每隔25天或一个月用纤毛虫净全池泼洒一次,防止纤毛虫等寄生虫及病菌,饵料中拌些大蒜素,防止肠炎病的发生。使用一定量的EM菌和肥水宝等水质改良剂,改良底质和水质,保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4.巡塘管理  
加强巡塘工作,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防逃、防盗、防害、防病,观察水质、水温变化,以及河蟹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水草生长情况,察看堤坝、注水口和防逃膜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试验结果

本试验研究中,除水草栽种模式不同外,其他管理均相同。试验结果见表1。


五、分析与讨论

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崇明地区蟹种生态高效的种草模式,即在栽种水草占池塘总面积60%的情况下,栽种沉水植物(伊乐藻)与挺水植物(水花生)的比例为1∶2时,蟹种品质与养殖效益为最佳。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此模式条件下,养殖环境更适合蟹种的生长。一方面由于伊乐藻为河蟹喜食水草,可以作为植物性饵料为蟹苗食用,不仅充当了饵料,有效地降低了配合饲料的投入量,而且伊乐藻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减少幼蟹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水花生占栽种水草的较大比例,能起到改善水质以及遮阳降温的作用,伊乐藻占比较少,未给水草的养护工作带来太多的难度。而若伊乐藻占比较多时(例如模式一),由于其不耐高温,将给后续的水草养护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尤其在7月中下旬以后的高温时期,需要额外投入劳动力进行伊乐藻去尖和捞除工作,不仅造成养殖池塘水草分布大幅度减少,而且若不能及时补充水草的话,会造成水草的遮阳降温效果下降,易使蟹种生长规格不均匀,以及早熟蟹的大量形成。当养殖池塘全部栽种水花生时,由于河蟹不喜食水花生,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饲料成本,而且水花生中所含的营养元素不能为蟹种所吸收,需稍多投喂一些防治病害药剂和调水制剂。

经比较分析得出,开展蟹种生态高效养殖时,最好采取伊乐藻与水花生搭配栽种为好,且水花生占多数、伊乐藻占比少为最佳,这样在蟹种品质及养殖效益上均能得到最大化收获。

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朱丽艳  黄志峰  杨锦英 杨  洁  赵  斌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