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及管理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2-22
 
    产卵孵化池也要以水源比较方便的地方建造,不要离亲蟹培育池过远。一般每只池既是产卵池又是孵化池,面积以0.1~2亩为宜。水深0.5~1.5米。如果是土池,一定要清淤良好。
    产卵池海水含盐度2%~2.5%,水深0.5米,14~20℃。在抱卵蟹放入培育池中前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开始按常规方法施肥培养浮游生物,培养浮游生物的第三、四天就可以将抱卵蟹放入池中的蟹笼中产卵。将抱卵蟹小心放入产卵池的产卵笼中产卵后,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状态,待产卵结束后,将产完卵的蟹再放入另一池中管理培育,培育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抱卵。
    育苗池应备有增氧泵。如果氧气等条件适宜,每立方米水体适宜布苗密度为2万~5万。抱卵蟹采用笼装,每笼20只左右,使之集中在短时间内孵出幼体,一般控制在数小时,力求使同一育苗池中溞状幼体的发育基本一致。
    生物饵料培养和与溞状幼体的衔接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必须准备充足的各类饵料,以防生物饵料培养不足。
    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溞状幼体分为5期。第3期后适当换水,以防止水质太肥,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溞状幼体第1期不投饵,溞状幼体第2期和第3期前期投喂蛋黄和轮虫,之后投喂桡足类、蛋黄和卤虫无节幼体,大眼幼体期因为口器已经较大,要交替投喂鱼糜、蛋羹、桡足类、枝角类和卤虫。
    水质管理中溞状幼体第1期到第3期不换水,以补水为主,溞状幼体第4期后每天换水15厘米左右,以防止水质太肥,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溞状幼体3期开始充气增氧。
    布苗后要注意一般不再使用药物。
 
 
火币网
    产卵孵化池也要以水源比较方便的地方建造,不要离亲蟹培育池过远。一般每只池既是产卵池又是孵化池,面积以0.1~2亩为宜。水深0.5~1.5米。如果是土池,一定要清淤良好。
    产卵池海水含盐度2%~2.5%,水深0.5米,14~20℃。在抱卵蟹放入培育池中前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开始按常规方法施肥培养浮游生物,培养浮游生物的第三、四天就可以将抱卵蟹放入池中的蟹笼中产卵。将抱卵蟹小心放入产卵池的产卵笼中产卵后,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状态,待产卵结束后,将产完卵的蟹再放入另一池中管理培育,培育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抱卵。
    育苗池应备有增氧泵。如果氧气等条件适宜,每立方米水体适宜布苗密度为2万~5万。抱卵蟹采用笼装,每笼20只左右,使之集中在短时间内孵出幼体,一般控制在数小时,力求使同一育苗池中溞状幼体的发育基本一致。
    生物饵料培养和与溞状幼体的衔接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必须准备充足的各类饵料,以防生物饵料培养不足。
    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溞状幼体分为5期。第3期后适当换水,以防止水质太肥,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溞状幼体第1期不投饵,溞状幼体第2期和第3期前期投喂蛋黄和轮虫,之后投喂桡足类、蛋黄和卤虫无节幼体,大眼幼体期因为口器已经较大,要交替投喂鱼糜、蛋羹、桡足类、枝角类和卤虫。
    水质管理中溞状幼体第1期到第3期不换水,以补水为主,溞状幼体第4期后每天换水15厘米左右,以防止水质太肥,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溞状幼体3期开始充气增氧。
    布苗后要注意一般不再使用药物。
 
 
火币网
上一篇:河蟹池塘套养黄颡鱼技术要点介绍
下一篇:常规鱼池塘套养黄颡鱼经济效益明显
推荐图文
- 黑鱼成鱼养殖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仅供参考,②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2... - 金鱼养殖的管理技术要点
在越冬期要有取暖设备,须经日晒升温及曝气后方可使用,使用河湖之... - 锦鲤雌、雄的辨别
雌雄就有区别了,产卵动作等多方面区别它们,越接近临产时腹部膨大... - 小龙虾与鲢、鳙鱼混养技
近年来,1前期准备工作,但从便于管理,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使用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