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1-17   


江黄颡鱼亦称瓦氏黄颡鱼,是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江黄颡鱼的天然资源日益减少,人工繁殖的鱼苗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且繁育技术操作简便,普通养殖户也可学习其人工繁殖。 

一、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选择 一般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完好无损、活动能力强、体色呈黄褐色的3龄成鱼作亲鱼。雌鱼体重在100克以上,雄鱼体重在250克以上,雌雄之比为1:1。 

2、亲鱼培育 对亲鱼进行专池培育。池内必须种植沉水植物,以保持水质清新。与此同时,每667平方米放养白须虾5公斤,以繁育白须虾苗,届时作黄颡鱼鱼苗的饵料。每千平方米放养亲鱼150-200公斤,雌雄放养比例为1:1。为调节水体肥度,池中可少量搭配鲢鳙鱼。日常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新鲜小杂鱼、虾类、螺蛳以及其他一些精料。注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雌雄亲鱼鉴别 一般成熟个体,雄鱼大于雌鱼。雄鱼腹部细瘦,圆锥状的生殖突明显,呈白色或乳白色;雌鱼腹部膨胀柔软且富有弹性,无生殖突,仅见泄殖孔,位于肛门之后。 

4、人工催产 挑选性腺发育良好、成熟度一致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成熟度良好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红肿脏乱张。雄鱼个体大,因精巢结构呈树枝状,不易挤出精液,生殖突变长变硬,泄殖孔发红。雌雄配比有两种:自然产卵受精的雌雄比例为1:1.2;人工授精,雌雄比例为5-7:1。催产剂以多种催产激素混合使用效果较好,采取两次注射法,使用剂量为第一针0.5mgDOM+0.5υg LHRH-A3+0.2mgPG;第二针2mgDOM+3υg LHRH-A2+0.8mgPG+800IU HCG,两针之间的时距12小时,雌雄剂量相同。水温24-28℃时,效应时间为第二针注射后的20-22小时。 

采用自然产卵方法,产卵池底部应先铺设消毒过的棕片等作鱼巢,并加大流水,刺激亲鱼发情产卵。受精卵粘附于鱼巢上,产卵完毕后将鱼巢放入孵化筒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到效应时间后,杀雄鱼取精巢,然后剪碎置于干燥研钵中研磨,加入少量0.567%的任氏液。卵挤于干燥洁净的白瓷盘中,迅速将精卵混合,同时加入少许任氏液并用羽毛轻轻搅拌1-3分钟,再将受精卵均匀地粘附于网片上,放入流水中孵化。孵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温维持在24-28℃,一般经过38-42小时孵出鱼苗。 

二、苗种培育 

鱼苗培育 仔鱼孵出4-5天后开始摄食,此时是下塘的最佳时机。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枝角类、轮虫为主,故应确保鱼苗在水蚤繁殖高峰期下塘。下塘3天后,随着鱼苗的长大,可投喂中型和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12日龄后,可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寡毛类等底栖动物或者绞碎的鱼浆;15日龄后可投喂破碎的颗粒饲料,鱼苗均能顺利转食,生长良好。 

江黄颡鱼苗的开口饵料是水蚤,下塘7天后从摄食浮游动物转到摄食底栖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此阶段正是关系到鱼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刻。以往在江黄颡鱼鱼苗培育中,套用家鱼发塘技术,只注重浮游动物的培养,忽视底栖动物的培养,然后又直接投喂人工精饲料,由于池中底栖动物少,造成稚鱼阶段适口饵料严重缺乏,这是鱼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如今在生产上采取了以青虾苗代替底栖动物的方法,在发塘池每667平方米设1平方米的网箱,箱内放养抱卵虾1.0公斤(抱卵虾必须是同一天捕获的活虾,网箱内投放水草,每2天投喂一次螺(鱼)肉等饲料,并清除残饵,清洗网箱,以保持箱内外池水通畅)。待虾苗孵出后,取出网箱和白须虾,让虾苗入池,随即泼洒豆浆,供虾苗摄食。每亩池泼洒豆浆15-17公斤,上午、下午各泼1次。 

采用上述育苗方法,一般经过21天左右,鱼苗可长到3厘米左右,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