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鲟鱼肤霉病防治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12-20   
    肤霉病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但对鲟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暴发大面积肤霉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鲟养殖实践中,对肤霉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与症状

  1、病因 引起肤霉病的水霉共有10多种,但危害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2个属的种。凡是受伤的鱼体均可被感染,且在鲟尸体上繁殖极快,对鲟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2、症状 发病早期,用肉眼看不出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已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的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菌丝常着生于各鳍(以胸、尾鳍为多)、吻端及口的周围,鳃上同时沾满淤泥污物,有的鳃上开始着生少量菌丝。随着病情发展,鱼体消瘦,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甚至卧于池底不动。当水霉寄生于鳃上并且大量繁殖时,堵塞全部呼吸器官,导致死亡。

  二、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或倒池后,要用3%~5%的食盐水将鱼体消毒3~4次。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

  3、保持池内清洁,及时清除池内污物,减少发病率。

  三、治疗方法

  1、将病鱼隔离,用5~6×10-6的孔雀石绿浸泡10~20分钟(以水霉变绿为宜),每天浸泡一次,3~4次即可。

  2.用食盐、小苏打合剂(1:1)800×10-6全池泼洒3~4天。

  3.提高池水温度在25℃以上,28~30℃为佳。幼鱼的升温梯度不大于5℃,鱼苗的升温梯度不大于2℃。

  四、体会

  1.肤霉病应注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旦暴发便难以控制,即使采用治疗措施,成功率也只有50%~60%。因此,抓好预防是防止大面积肤霉病暴发的重要一环。

  2.孔雀石绿虽对肤霉病有疗效,但一般不用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以防止药残引起大批死亡。比用孔雀石绿浸浴情况来看,成活率仅40%。

  3.加强观察,对症下药。若伴有烂鳍、烂尾、烂鳃闰症,要先用5×10-6痢特灵全池连续泼洒3~4天,避免交叉感染。

  4.由于鲟骨板尖硬,互相磨擦易受伤,运输途中虽未出现死亡,但到养殖场后会因鱼体受伤严重,引起大面积肤霉病发生。因此,为确保养殖成活率,运输水温应在15℃以下,装运密度不能过大,且在起运前停食2天。
btc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