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河蟹水瘪子发病规律研究初探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10-04   

《老汪论蟹》专栏为广大的养蟹人提供一线技术经验总结。

文 | 图   老汪论蟹

2016年,螃蟹规格小、产量低,导致江苏螃蟹养殖大面积亏损,规格小的核心原因是高温草烂水质恶化导致螃蟹蜕壳翻倍率低,产量低的核心原因是水瘪子多导致的回捕率低。

经过2016年水草种植的惨痛经历,我们已经清晰认知了伊乐草的高温管理的难点,总结了枯草的保苗和种植关键点,相信17年的水草种植管理问题,大多养蟹人都能顺利预防,这样螃蟹规格小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然而,最近几年,造成螃蟹产量低的关键问题是水瘪子病。2017年,我们该如何防控?下面根据2016年螃蟹水瘪子病发病规律研究进展,与大家探讨2017年的防控措施。

一、2016年成蟹养殖阶段,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和特点。

1-4月
病蟹的主要症状是肝胰腺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化症,花肝为主,严重的肝胰腺完全白化,并空肠。病蟹异常活跃,夜晚水边快速爬行,与正常蟹无差异。肝胰腺完全白化的病蟹集中在蜕壳后死亡,壳硬不起来,软壳死,也有少量硬壳死。该阶段病程较慢,大部分花肝苗能顺利蜕壳硬壳,但硬壳速度比健康蟹慢。


5-7月
病蟹的主要症状为肝胰腺萎缩坏死,肝组织糜烂消融,并通过肠道外排肝胰腺,俗称拉黄。病蟹壳软,体色暗。此阶段病程快,病蟹数量快速增加,蟹塘投喂量加不上去,维持在较低水平。据观察,前期白化苗多的蟹塘,后期的肝胰腺萎缩糜烂的蟹就多。


8-10月
8月异常高温后,蟹塘病蟹数量减少。9月上市后,水瘪子蟹很少。干塘后,回捕率低,发病塘口普遍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二、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讨论

1、据研究发现,当螃蟹受到冻伤、农药中毒、营养缺乏、水质恶化等恶劣的环境胁迫应激时,会大量消耗体内虾青素,易造成螃蟹肝胰腺白化症,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螃蟹白肝花肝。所以,肝胰腺白化也是螃蟹免疫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1-4月份的肝胰腺白化症,与苗种塘水质底质恶化、越冬期间冻伤、早期蟹塘农药中毒、拒食等原因强相关。这些肝胰腺白化的螃蟹在5-7月,受到各种微生物病原的侵袭,造成肝胰腺快速萎缩坏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瘪子。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病蟹提取的病原微生物回感健康螃蟹而不致病的原因。也说明了为什么同一个塘只有部分蟹发病的原因。

2、病蟹不吃食是该病的典型特点之一,螃蟹习性本贪食,出现不吃食或少吃,说明其肝胰腺已经严重白化。5-7月,投喂量持续上不去,说明有部分螃蟹已经患病而拒食。

3、从同塘发病率可以看出,该病不具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强,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公蟹发病多于母蟹。

4、从病蟹活动能力上观察,病蟹在蟹塘中异常活跃,夜晚,特别喜欢在水边和水草上活动。所以,平时养殖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活动异常、活跃不安、经常上岸的蟹苗,观察螃蟹的采食量、食线和肝胰腺白化情况,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措施。

5、从苗种来源调研分析,发现同一苗塘的蟹苗分养到不同区域成蟹塘,发病率有相似性,说明苗种来源很关键,所以,选苗要特别重视选具有健康饱满肝胰腺和粗壮清晰食线的蟹苗。

6、从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可以看出,螃蟹肝胰腺萎缩坏死是从花肝白肝开始的,所以预防水瘪子必须从花肝开始,通过改善花肝,控制病原,进行综合预防。

三、2017年螃蟹肝胰腺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建议

选苗
重点关注蟹苗肝胰腺和肠道健康度,肝胰腺必须红润饱满,肠道必须粗壮清晰。


解毒
据跟踪调研,使用菊酯类农药泡塘,残留重,时间久,危害大,严重的能导致螃蟹中毒上岸,蜕壳延迟,肝胰腺白化,所以应避免使用。苏北区域为了控制螺原体预防颤抖病,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泡塘,蟹塘及水源已被污染,所以解毒至关重要。解农药类残留毒性,宜使用生石灰、漂白粉、过硫酸氢钾等强氧化性物质,然后,再使用有机酸类产品解毒,做有效解毒。

消毒
4月下旬,气温开始快速回升,水体病菌也快速增加,需要加强消毒,控制病原微生物,根据近两年的养殖实践发现,使用聚维酮碘和中草药剂联合消毒,使用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聚维酮碘。

内服
肠道是消化腺的第一道免疫器官,需要注重肠道保健,目前已经验证,拌喂益生菌或生物发酵饲料是很有效的螃蟹肠道保健方法。肝胰腺的保健是重中之重,研究已经证实,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免疫多糖及中草药等物质,对螃蟹肝胰腺的白化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所以,通过内服功能保健饲料,做好肝肠保健,增加螃蟹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是防控螃蟹肝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