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华贵栉孔扇贝幼虫培育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05-14   

    (1)选优 幼虫的健康状况和出苗率高低有密切关系,故选优育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以幼虫孵化至附着变态之前,需要经过1~2次选育。幼虫培育密度为3~4个/ml。

首先为选择健康的担轮幼虫,当胚体发育至担轮期,随着游泳能力的增强,幼虫大量地向上层游集,此时以胶管虹吸上层幼虫,经网目约为100μm的筛绢过滤入池培育,这些首先上浮的幼虫为健康个体。它们在培养池中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成批沉底现象。而且顺利地发育为D型幼虫,这个发育阶段的成活率均达95%以上。

第二次选育是在受精后的5~7天,即壳顶期,个体大小为150×125—180×140μm。用虹吸过滤,把收集的壳顶期幼虫移于他池,提高幼虫后期的成活率。

(2)换水与投饵 在培养幼虫期间,每日换水2~3次,换水量据当日水温高低而不一。换水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早上换水1/2,晚上换水1/3,另一种是连续性换水,每天除早上9点至晚上8时停止换水外,其余时间(12小时以上)均以细水长流的方法进行连续性换水,换水量为1/3—1/2,容水40—50立方米以上的大水池采用这种方式换水,可使池水徐缓流动,幼虫发育比较正常,明显地提高了出苗率。

从D型幼虫期开始投饵,以投喂酵母清液,角毛藻、叉鞭金藻等较微细的单细胞藻类。壳顶初期以扁藻为主要饵料,并辅以角毛藻等。投饵量是随着幼虫发育的进程而增加,池内饵料密度由每毫升800个细胞逐渐增至3000个细胞。

(3)投附着器及调光 受精后的第10—12天,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多数个体已出眼点,幼虫开始过渡转入底栖匍匐生活。此时开始投入附着器(经消毒过的棕绳、聚氯乙烯塑料板等),分三次投入,第一次投放1/2,余下部份每隔一天各投一半。在3—4天内将附苗器定置于水层中,一直至移苗入海不必移动。 幼虫对光的反应一直到眼点出现后才比较明显,表现为避光性。倘若培育池光线过强,大量幼虫移动聚集于光线较暗的基面上。出现了由上至下随着光线的减弱则幼虫的附着密度却急遽增大的现象,而幼虫的密度过大,不但影响其生长速度,而且容易发生脱苗现象。因此,在投入附着器后,必须调节光照强度,在2—3天内逐渐减弱至200Lux以下,使幼虫的分布比较均匀。

(4)育苗期间每天进行幼虫生长情况及摄食情况,并进行水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上一篇:繁枝蜈蚣藻

下一篇:蓝色红索藻原变种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