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锯缘青蟹育苗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03-11   

   (一)准备工作 1.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应做好饵料生物的培养工作,培养足够的单胞藻、轮虫等饵料生物备用。 2.在幼体临将孵出之前必须把育苗用的池子或胶桶和各种容器、工具等,消毒备用,检查机、电、设施,进、排水 和充气系统等。

(二)育苗技术 刚孵出的第一期搔状幼体甚为饥饿, 且不能自行觅食,因此,在蚤状幼体临将孵出之前必须在池子(或桶)内投入充足的硅藻或轮虫或蓝藻、螺旋藻及蛋黄微控等微小饵料,其投量按水体积计算,每毫升20只轮虫等,以供孵出幼体后分池(桶)培育食用,这样使刚孵出的幼体,不致于饿死或被残食。

1.各期幼体的鉴别根据各期幼体形态的特征及其习性,及时地投喂各种适口、足量的饵料,为了掌握投饵技术, 先要熟识各期幼体之特征,这样才能因材施用。

2.蚤状幼体(Zoea)的培育 蚤状幼体期是青蟹育苗过程中的关键。不得疏忽。从幼体分池培育时起,池水应不断打气,使育苗水体保持有充足的氧气,使水中的饵料生物随水流动,从而增加蚤状幼体吞食的机会,适时换水,以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正常之蚤状幼体活力大,能在水中活泼游动,其趋光性亦很强,而畸形的蚤状幼体则沉于池(桶)底且不会趋光,背棘弯曲,腹节无法申直,过1一2天即会死亡。在投饵充足和水质优良的条件下,第一期蚤状幼体经 3一5天的培育即可蜕皮,而变成第二期搔状幼体时,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藤壶的幼虫或牡蛎幼虫等,其投喂量需比第一期蚤状幼体多10倍〈按个体计〉。使其有充分的摄食机会,此后每经3一5天即蜕皮一次,经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通常蚤状幼体孵出后在水质良好的条件下,水温30℃时经15天或26℃时经18天即可变成大眼幼体。

3.大眼幼体(Megalopa)的培育 大眼幼体已呈蟹形, 唯腹部尚未收贴腹面,体呈淡黄或粉红色透明,其头胸部朝下,并且用游泳器一腹肢运动,能捕食比其本身还要大的食物,喜栖息于池底或其它物体,诸如残饵、江蓠或置于水中的针叶树枝叶上。大眼幼体已具有锋利的钳形螯足,常会互相残食,因此应供给充足的饵料。

技术管理:育苗用的设施、设备和部分技术管理等与捕捞天然苗人工培育的相同外,最好增加或加强若干管理措施。大眼幼体分池培育时,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0一2000 只。为了减少其互相残食提高存活率,在池内应放置一些棕榈片或针叶树枝或垂吊一些塑料网片或人工海藻等,让其攀附栖息,安居生长。盐度控制在30‰左右;水温控制在30℃左右;每天投喂糠虾、碎贝、虾肉或鱼肉,分早、晚各投饵一次或投喂一次亦可。日 投饵量约为幼体重的10一15‰,但应视摄食情况而有所增减,每天早晨必须清除有机碎屑等残饵。每日换水2一3次,水要经过120目或150目的筛绢过滤后才能进入蟹池。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大眼幼体变成幼蟹所需时间依环境因子不同而异:陈与郑指出为9一14天;翁指出大眼幼体在盐度为31一±2‰时11一12天就能变为幼蟹,在盐度较低时则约7一8天即可完成变态,林等指出当盐度为30一35‰时为期3一5天即可;丁、林等试验表明,当水温在26一29℃,盐度为20‰需10一16天才能变态成幼蟹。由此可见,大眼幼体蜕壳变为幼蟹所需时间随盐度、水温的不同而异。但一般经9一16天即可变态成幼蟹。   4.幼蟹培育 大眼幼体完成蜕皮变态成为幼蟹,营底栖生活,能游善爬。食性与成体相同。在培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温盐度和饵料等三大要素。

变态成幼蟹后仍在原地培育,其操作过程大体上与捕捞天然幼蟹人工培育相同,但应严格控制淡化海水程序;每天换新鲜海水时,每次需慢慢地加入1/10的淡水,使其盐度逐渐过度到15一20‰。如在露天培育则应严防暴雨与烈日,盐度低于10‰均或高于40‰以上均会使幼蟹死亡,从而降低其存活率。因此下雨时池子(桶)应加盖;水温维持在30℃左右,投喂比较大的碎贝、虾、鱼肉。分早晚各投一次或在下午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其体重的10%左右,但仍需视其摄食情况而增减。池中仍需悬挂一些棕榈片或网片等作幼蟹的隐蔽物。这样青蟹在饲料丰富,水质优良的条件下成长最快。蜕壳频率亦最高,如此培育10--20d,经过两次蜕壳可长成为小规格的幼蟹苗,即可出售,或再培育30天左右让其长成为大规格的幼蟹苗出售,大规格幼蟹苗每只售价约为小规格苗的3.5~4倍。

上一篇:约氏黑角鮟鱇

下一篇:鳗鲡苗种培育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