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驼背大麻哈鱼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9-12-28   

名称 驼背大麻哈鱼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鲑亚科、大麻哈鱼属、驼背大麻哈鱼  地方名 ;罗锅子、小鳞齐目鱼、细鳞大麻哈鱼  外部形态特征 体梭型,侧扁。口端位,尾叉浅。脂鳍位于背部尾柄上,臀鳍基部末端之前,脂鳍末端游离成屈指状。侧线完全,体被圆鳞,鳞细小。与大麻哈鱼比较,驼背大麻哈鱼的头较短,繁殖期雌性的头部较尖。背鳍位于背部中央。繁殖期雄性个性变化显著,体高增大,头后背鳍前部似驼峰隆起成佝偻状;吻变窄向前伸的很长,上、下吻端向内弯曲成钳型,口不能闭合,颌骨向后延伸过眼后,上、下颚及犁骨上有发达的尖齿。繁殖期雌性个体除体色外形态变化不大。体背部青黑,体侧及腹部银白;背部及尾鳍上有椭圆、半圆等不同开关的黑斑点,也有的个体背部无黑斑点;繁殖期全体变黑。  生活习性 驼背大麻哈鱼在太平洋大麻哈鱼属中,其个体及鳞片是最小的,溯河距离较短,一般在河流下游产卵。自然孵化的稚鱼于4-5月降海。回归群体年龄均为2年。  繁殖 驼背大麻哈鱼产卵溯河期通常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仅在大江的下游支流水域产卵。怀卵量0.10-0.14万粒,平均0.12万粒。卵径5.9-6.0mm,卵色桔红。产卵场条件: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深0.4-1.1m,流速0.47-0.94m/s,水温6-13℃。产完卵后亲鱼不久即死亡。  分布 驼背大麻哈鱼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在我国仅分布绥芬河、图们江水系。  经济意义 驼背大麻哈鱼是世界名贵经济鱼类,在北太平洋的大麻哈鱼属中,驼背大麻哈鱼是资源量和渔获量最多的种类。一般个体为1.5kg。图们江、绥芬河已趋绝迹。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87年从前苏联哈林岛引进驼背大麻哈鱼发眼卵,在竖年4月份孵化放流72万尾稚鱼,1989年6-8月有明显的回归效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