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包冰与泡药的区别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3-16   
今年1 月中旬,石斑鱼价好的破历史纪录。最近有报道称,珍珠龙胆出塘价达到了50元/斤的天价。可十多天时间的持续低温,海南石斑鱼养殖户完全忽视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池塘环境以及石斑鱼生理环境的影响,本应采取减料或控料,以防坏水、坏底、坏环境。由于受高鱼价诱惑,养殖户不仅不减控投喂量,反而还加大投料量,“拔鱼助长”。结果出现了大量的“白便”,有气无力胀肚的病鱼和死亡的鱼同时浮漂于水面,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

    案例症状描述

    琼海李老板有两口石斑鱼塘,面积分别为4 亩和5 亩,养了近7 个月,规格300 克~500 克/尾,当时鱼出现厌食、涨肚、拉白便等重症和大量死鱼的严重问题。

    鱼发病的过程中,水呈酱油色,水面上漂浮“白便”和有黏性的大泡沫,水体中悬浮颗粒多,色如“死水”;底质发臭,亚硝酸盐超标。针对这些问题,李老板采取了解毒、底质改良和换水等方法,因一直低温阴天,肥水培藻不见效果,并且水色转为暗红的危险水色,抽水样镜检,水体中所含的稀少藻类多是有害藻,透明度40 公分~50 公分,增氧机打出来的水有明显的腥臭味。

    解剖发病的石斑鱼可见,鱼膘肥厚,肝脏为坏死的土黄色,肝胆肿大,空胃,肠道细、易断,有白色分泌物,肛门处有白色粪便。

    案例分析:持续低温,鱼活力差,体能代谢减弱,消化力降低,出现障碍。受此影响,排泄物中大量没消化的饲料营养在塘底腐烂耗氧,在底质厌氧腐败的过程中衍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于是底变成了“毒底”,毒素再向水体扩散,水也变成了“毒水”。

    塘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产生大量的腐生营养,造成水底环境恶化的同时引发大量的害虫滋生。水温低,水底环境恶化,导致鱼活力差,抵抗力弱,害虫极易侵入鱼体寄生,引起寄生虫病暴发。为了保鱼,养殖户开始了不顾一切后果的“杀虫救鱼”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使用杀虫药物,其结果是,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水体中残毒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因养殖过程疏于应有的防控管理,加上病急乱投医、乱用药、乱投料,导致综合养殖环境严重恶化,臭底、臭水等现象十分普遍,如:倒藻水、酱油水、黑臭水,底黑、底臭、底酸等。

    当池塘环境开始频繁亮起“黄灯”时,没能引起养殖户们的警觉,他们依然一如继往地“拔鱼助长”,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继续着盲目投喂!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时候,投进去的干饲料,沉到池底,很快就被“底毒”和“水毒”浸染,将饲料变成了“毒药”。

    因此,是养殖户不尊重规律造成环境的恶化,导致鱼中毒后肝脏等器官受损,代谢紊乱,活力和抵抗力每况愈下,从而引起虫、菌、毒等综合“并发症”的暴发。

    其惨痛的教训值得广大养殖户深刻反思。

    案例的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案例,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的分析后,给出了以下处理方案:在处理恶化的池塘环境时建议:傍晚用三必康(中成药)+白便消(中成药)+绿康露(活性剂)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晚上10 时左右,降解灵+纳米氧拌匀后全池泼洒,通透水体补充水体溶氧,可酌情3 天用2 次。

    在同步处理鱼体内脏肠胃病变时,建议减料5 成~7 成后用三必康、白便消、绿康露拌料投喂,每2 天投喂1 次,6 天喂3 次,然后再用保肝促长灵、金多维、清源拌料投喂,进行抗菌消炎,排解肝胆毒素,促进酶代谢,修复肝肠胃黏膜。

    池塘水质环境处理:按以上方法处理鱼病后的第三天先从隔壁塘抽取含有益藻类的水5公分左右,然后用解毒超爽+特力钙+六抗培藻膏进行养水培藻。

    处理效果

    处理5 天后,李老板打捞两条原来的病鱼,用针管刺石斑鱼的肛门,并挤压鱼腹,没有白便排出,鱼开始上料,并且白便症状和死鱼现象也得到很好地控制。为了巩固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按3 成控量投喂,同时将酵素动力与饲料按1:4 加适量水拌匀阴凉,1 小时后投喂。

    之后水质恢复正常,水色由原来的暗红色转为黄绿色水,透明度40 公分左右,死鱼基本上得到控制。

    经过一番调养治疗,鱼的活力明显增强,摄食逐渐恢复正常,按7 成量投喂,每餐可摄食160 斤料。实践证明,三必康与绿康露、白便消配合使用对石斑鱼“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