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中国对虾“黄海3号”养殖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9-14   
中国对虾“黄海3号”具有典型的中国对虾形态特征。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收获对虾平均体重提高11.8%。     技术要点:

    1.亲虾保种与培育

    (1)亲虾选择已交尾个体,健康无病、附肢完整、活动正常的个体,体长15厘米以上;亲虾入池前池内加水20厘米~30厘米,加入每升20毫克的高锰酸钾,亲虾入池后浸泡1小时,以后逐渐将池水加至1米。

    (2)亲虾越冬水温8℃~10℃,日温差不要超过1℃,溶解氧每升5毫克以上,盐度23~35,pH值7.8~8.6。亲虾越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尾~10尾。

    (3)亲虾越冬期的饵料以活沙蚕效果最好。投食量控制在亲虾体重的3%~5%,投喂前饵料消毒、冲洗洗净。

    2.苗种培育

    (1)培育水温无节幼体期(N)18℃~20℃,逐渐提升到21℃;蚤状幼体期(Z)22℃~23℃;糠虾幼体期(M)23℃~24℃;仔虾幼体期(P)24℃~25℃。育苗池水升温力求平稳,温差要小于每天1.0℃,仔虾出池的前两天开始降温。出池时的水温值接近成体养殖池的水温值。

    (2)充气量无节幼体阶段水面呈微沸状;蚤状幼体阶段呈弱沸腾状;糠虾幼体阶段呈沸腾状;仔虾阶段呈强沸腾状。

    (3)光照强度从无节幼体阶段到仔虾阶段,培育池的光照强度可从弱到强逐渐增强,蚤状幼体至糠虾幼体通常200Lx~500Lx,仔虾阶段至虾苗出池通常500Lx~1000Lx。

    (4)饵料投喂投饵量应根据幼体的摄食状况、活动情况、生长发育、幼体密度、水中饵料密度、水质等情况灵活调整。蚤状幼体以单胞藻为主,使水中藻细胞浓度达到每毫升15万个~20万个;糠虾以小卤虫为主,单胞藻浓度维持在每毫升10万个,直至全部变为仔虾幼体。仔虾期至出池以卤虫为主,辅以其它人工配合饲料。

    (5)水质调控pH值7.8~8.2;盐度26~35;化学耗氧量每升5毫克以下;氨氮含量每升0.5毫克以下;亚硝酸盐氮含量低于每升0.1毫克;溶解氧含量大于每升5毫克。无节幼体不换水,到蚤状幼体期采用加水法,每天加10厘米的新鲜海水至满池;蚤状幼体II、III期(Z2~3)开始换水,每日换水量10厘米;糠虾幼体期(M)每日换水量20厘米;仔虾幼体期(P)每日换水量30厘米,分两次换水。换水网箱每隔2日~3日要清洗一次,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30分钟,清水洗净后晒干待用。

    3.养殖生产

    (1)池塘清污整池虾苗放养前,需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消毒,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全池消毒处理,清除池塘中有害生物及病原体等。

    (2)养殖用水水源必须符合国标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养殖用水需经过过滤或消毒,不带病原。

    (3)基础饵料培育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繁殖培养方法培育基础饵料,使水体透明度达到30厘米~40厘米,pH值7.8~8.6,池水呈茶褐色或黄绿色。

    (4)虾苗投放养成池水深应达1米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水温应达14℃以上为宜,最低不得低于12℃;盐度为28~32,与虾苗培养池盐度差不应超过5;pH值在7.8~8.6之间;放苗密度一般为每亩6000尾以下。

    (5)养殖管理常规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一般较好的配合饲料,可以按照饲料系数1.3控制总投喂量。养成水深一般在1.5米左右,养殖用水严格按照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标准执行,养殖前期及中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厘米~5厘米,养殖中后期,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日换水量控制在5厘米~10厘米。使用微孔增氧设施或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每升5毫克以上。

    (6)病害防治每日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量、pH值、透明度、盐度等水质要素。定期进行病毒病原检测,发现患病对虾,立即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2002的要求。

    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国江苏及以北沿海海水中养殖。

上一篇:鱼虾鳝鳅蟹混养的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