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刺参放养的注意事项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4-04   

    本文为大家介绍刺参放养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养殖海参的效益可观,不少人竟相养殖,由于上马仓促、技术不过关、使病害频发、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不一、有的甚至亏本。究其养殖失败的各种原因,主要是技术不过关、盲目放养。其实,科学放养是取得养殖成功的首要环节,现就刺参放养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介绍,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重视池塘建设

    参池条件好坏对养殖能否成功影响很大。养参池最好避开养参密集区,尽量选择在海区较近、潮流通畅、能纳自然潮水、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和其它污染源、水源水质条件要好、盐度范围最好在28‰~33‰之间。适于刺参摄食的基础饵料生物丰富,尤其是底栖硅藻数量充足。池塘底质以较硬的泥沙底为好、水深达到2米以上。进排水渠道分设、池底不能低于海水低潮浅、排水闸门建成在参池底部的最低位、以使底层水体能够排净。

    池塘建好后,要附设参礁,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筑礁种类、并按照标准堆放,通常多选用投石筑礁、一般每堆石块不低于2米、每个石块不低于10公斤、投石的行距4米~5米,堆距2米~3米为好,前提是以有利于海参的栖息度夏、有利于藻类的附生、并为海参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及饵料。另外,也可用空心砖、水泥管、瓦块、废旧轮胎、扇贝养成笼、废旧网片、陶瓷管、竹制品做参礁。

    二、注意清塘消毒

    海参是底栖水生动物,长年栖息于水层的底部,因此,参池的底质环境和水质是海参栖息的重要条件、底质的好坏对海参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池塘淤泥过多、一方面会败坏水质、另一方面还会滋生细菌,引起刺参病害发生、影响成活率、影响刺参的规格和产量。所以在参苗放养前一定要先将淤泥清除、池塘清淤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50公斤~100公斤或漂白粉30ppm进行消毒,一周后待药效消失后方可注水施肥和投苗养成。

    三、合理施肥

    刺参以底栖硅藻及有机质为饵、为了保证参苗放养后有充足的饵料、提高放养成活率、放养前要进行合理施肥;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公斤~100公斤或无机肥3公斤~4公斤。

    移植大型藻类池塘内应尽量增殖海带、裙带菜、鼠尾藻等大型海藻,或移植大叶藻,为刺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生活场所。增殖海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采孢子投石法:使海带、裙带菜等的游孢子放散并附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池塘中;②投放种菜法:将成熟的海带叶片、裙带菜的孢子叶绑在采苗绳上或装在网袋中、经阴干刺激后投放到池塘中;③沉绳增殖法:将海藻幼苗夹在苗绳上或将孢子直接种到苗绳上、再将苗绳沉到池底。

      [1][2]      

    四、注意苗种质量

    刺参苗种质量好坏影响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具体放养时应选择体质好、无伤病,规格整齐的健康苗种。健康的参苗伸展自然、爬行运动快、体表色泽黑亮、肉刺尖而高、排出的粪便不粘连。如果参苗体色暗淡而黏滑、肉刺秃而短、活动缓慢、粪便粘连等,则说明参苗不健壮。

    五、注意放养时机

    放养参苗的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放养时主要以水温情况而定、春季当水温达7℃~10℃时就应及时放养、以提高成活率。最好选择晴暖天气放养;阴天也可放养、但雨天不宜放养、风浪较大也不宜放养。

    六、注意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影响养殖效果和成活率。

    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生物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放苗密度有的达到几万头,甚至高达接近10万头/亩、海参的生长空间变小、结果极易造成海参缺氧、缺食而体弱患病,直至死亡。

实践证明:只有合适的放养密度才能既使池塘水体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又会取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一般要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水平等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一般海区的参池投放规格为每公斤300头~400头的参苗,放苗密度应控制在4000头/亩~5000头/亩为宜,规格大适当少放,规格小多放。而在条件较好,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且计划投喂饲料的参池,可适当增加放苗量。

    七、注意放养方法

    首先,要注意消毒。在苗种入池前用青霉素、链霉素各每升30毫克浓度的药液进行药浴0.5小时~1.0小时。以防带病入池;其次,要注意温差。参苗下塘时,盛参苗的容器内的温度与池塘水温应基本一直,严禁不调节温度就直接放养,温差不超过2℃即可。再者,具体投放时最好采取网袋投放法。

网袋投放法是将参苗装入网袋,袋内还装有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由潜水员把参苗投放到参礁上、打开网袋,使参苗自行爬出逸散。这样,参苗爬出后用管足吸附在附近的石块或其它基质上、免受水流的冲击、又能有利地避免敌害、参苗的成活率高、在池塘底部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放苗时不宜放在参礁之间的池底,且每个参礁的放苗量要基本相同。

    八、注意及时检查

    放苗3天后应检查放养情况,观察参苗的活动情况、摄食、排便情况等,以确定放养是否合适,为下一步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九、注意适时补放

    若发现放养成活率偏低应及时补放苗种。另外、养殖一季、捕出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成参后、也应及时补放、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间。

      [1][2]      

上一篇:重金属废料会迫使白鲑鱼改变生理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