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猪养殖 >
热门搜索: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9-11-24   

  近年来,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 由于异地引种与流通频繁, 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增多, 免疫抑制率较高, 导致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呈高发态势, 对仔猪群健康危害严重。因此,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减少应激因素, 增强自身抵抗力, 防止其他病毒、细菌的混合、继发或诱发感染, 对于控制该病非常关键。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该菌血清型多达15种以上, 结构复杂多样, 分离比较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常见菌, 在健康猪的鼻腔中基本都有存在。由于该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 不易造成危害, 但在条件变化时随时会成为致病菌而引发疾病。

  尤其在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猪场, 各种应激因素, 如, 极端天气导致气温骤冷骤热、饲养密度大、圈舍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长途运输拥挤不堪或仔猪断奶后, 失去母源抗体保护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时, 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临床上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出现, 带菌猪和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断奶前后的仔猪和保育猪群最易感, 如果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 可增加仔猪的死亡率, 造成更大危害。

  二、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往往发生于体况良好的仔猪群, 有时前一天晚上仍活泼健壮, 次日早晨即发现死于圈内。一般病猪体温普遍升高, 达40.5~42℃, 患猪精神萎靡, 皮肤发红, 可视黏膜发绀, 眼睑周围皮下水肿, 食欲下降或停食, 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 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严重者后期体表皮肤会逐渐变为酱红色, 个别猪只皮肤甚至坏死脱落;同时还有关节肿大、跛行、步态僵硬等表现;部分患猪身体震颤, 出现共济失调现象, 如果治疗不及时, 很快会倒地死亡。

  发病后如果转化成慢性病例, 病猪逐渐呈现贫血消瘦状态, 皮肤苍白、发青、变紫, 耳尖发绀卷缩, 被毛粗乱, 典型的如刺猬样毛猪, 并伴有轻度咳嗽气喘症状;有些病猪还会出现心源性水肿, 在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 可见浅黄色冻胶状水肿液;少数慢性病例猪只也会死亡。

  三、病理变化

  解剖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 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膜、腹膜、心脏、肺脏、脾脏表面, 覆有黏稠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渗出物;尤其是肺脏病变严重, 肺泡出血, 间质增宽, 脾脏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 关节腔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血浆中常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内毒素。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