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猪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防控蓝耳病一定要靠疫苗?靠替米?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1-27   

  支原体病、蓝耳病、回肠炎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猝死;仔猪呼吸道综合症,断奶前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易继发感染,免疫器官受损、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成为现代养猪业最困扰的问题。如何控制支原体病、蓝耳病回肠炎也成为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猪场效益的头号猪病——蓝耳病

  美国曾经做过估计,每年蓝耳病给美国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5.6亿美元。在中国,由于猪的数量比美国多,从而损失更大。

  蓝耳病(高致病性)特点为“三高一低”即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体温高、治愈率低。目前随着养殖意识和饲养管理的改善,也由急性向慢性化转变,病毒亚型存在,各群免疫力不同,病毒感染源也不同,这样造成抗体无法同时产生而造成水平感染。常因更新母猪、外来猪群带来新的亚型而引起发病。

  蓝耳病带来三大危害

  1、使种公猪精液品质变差,精液含病毒;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弱胎、八字腿、滞产、不发情或返情等)及幼小猪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很大。

  2、免疫抑制,致使猪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后效果差或免疫失败,如与猪温混合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3、因抵抗力减弱而使呼吸道疫病(喘气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萎缩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增加。

  二、猪场效益的无形杀手——回肠炎

  回肠炎是集约化猪场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我国对该病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然而,近年来,可能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多端、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高、转换饲料、转栏等应激,及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对该病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报道逐渐增多。在我们国家,也已有30%-50%的猪场发生该病,危害逐渐增大。回肠炎在秋季有抬头趋势,建议做好防范。

  本病急性型主要感染育肥猪、母猪和配种群的后备母猪

  主要症状:出血性贫血,血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煤焦油样松软粪便,有的猪发生突然死亡。

  慢性型主要感染保育猪和8-16周龄生长猪

  主要症状:患猪症状轻微,表现为同一猪栏内时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松软或不成形,呈黑色、水泥样灰色或黄色,内含未完全消化的饲料。病猪消瘦,被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病程长的皮肤苍白,治疗不及可成为僵猪。

  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亚临床型

  多发于6周~20周(因为病菌持续存在,基本整个育肥期都可发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腹泻,猪采食量虽然正常,但生长速度慢,料肉比不划算,对饲料利用率可降低17%~40%,出栏时间至少延长15-30天严重影响肥猪利润。

  三、猪场效益的隐形杀手

  支原体专门破坏猪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失去清除异物和病原菌的能力,猪呼吸道重要防御系统的三道防护屏障(鼻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被打开,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各种感染或激发感染随之而来,成为“百病之源”支原体肺炎也号称猪场效益的隐形杀手,因此,清除支原体感染显得特别重要。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