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猪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林瑞庆:近期生猪寄生虫病最新流行情况和防控要点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6-09-25   
 近期生猪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如何?有着怎样的特点?养猪人应该怎样去防控?是否存在一些误区?在寄生虫的研究上有哪些新进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兽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林瑞庆。

  林瑞庆,预防兽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兽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常务理事,佛山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主要从事畜禽球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及魏氏梭菌的研究工作。主持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等多个课题,主要参加和完成的课题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973”计划、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20多项,参加中文教材编写5本,参编英文专著1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奖”等多项奖励。

  记者:近期生猪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有怎样的特点或新变化?

  林瑞庆:我们总结猪常见的、对生产危害比较大的寄生虫有九种,包括线虫(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球虫、弓形虫)和体外寄生虫(疥螨、苍蝇、蚊子)。在以往,集约化猪场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比较高,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随着养猪企业对寄生虫病防控重视的提高,用药也逐渐规范,近期的大量调查显示线虫的感染率已大幅降低,2015年我们调查79个集约化猪场,线虫平均感染率为0.5%,一些猪场已检测不到线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但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没有明显改善,场阳性率100%,平均感染率接近50%;猪球虫平均感染率超过10%,其中哺乳仔猪达23%,多个猪场发生球虫引起的仔猪腹泻。弓形虫引起高热及全身性症状、母猪流产、产弱仔,严重感染时可致猪只死亡,在某些调查猪场弓形虫感染率很高,血液PCR检测阳性超过70%,需引起足够重视;疥螨感染很普遍,仍然是困扰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苍蝇、蚊子传播疾病,骚扰人畜,一些猪场也因此问题受到周围居民投诉,是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否做好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在做好常规驱虫工作的同时,现阶段要重视原虫和体外寄生虫的防控。

  记者:养猪人该怎样防控?

  林瑞庆:首先要有科学驱虫观念,寄生虫病不是烈性病,不会即刻引起动物的大批发病死亡,而且寄生虫感染基本上没有明显特征性症状,所以,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认识寄生虫对猪场经济的隐形影响,有针对性的选用驱虫药,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执行科学的驱虫程序。

  根据调查结果,种猪群是集约化猪场中感染寄生虫种类最多、感染强度最大的群体,是寄生虫传播的主要来源,应重点控制,可应用“4+1”驱虫模式,针对寄生虫生活史在种猪群进行一年四次的驱虫,保育猪在50-60天龄驱虫1次,引进猪并群前驱虫1次,长期坚持就能控制寄生虫的感染,最终逐步净化猪场的寄生虫,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对于生活史比较短的原虫,要定期检测和评估感染情况,适时进行药物预防。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常在的、条件性致病寄生虫,一般情况下为共生者,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猪只拉稀,同时粪检中查到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此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处在致病时期,需要投药进行治疗;如果猪只粪便正常,粪检中只查到包囊期虫体,此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处在非致病的共生时期,不需要投药治疗。

  防控猪球虫病,首先要有良好的管理方式及卫生制度,例如母猪进入产房前,对产房彻底清刷、消毒,保持产房清洁,及时清扫,防止仔猪接触母猪粪便,控制猪场蚊蝇,防治其病原传播等。其次是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主要是药物防控,例如仔猪出生3~5天,灌服妥曲珠利。

  弓形虫感染途径多且复杂,猪场要注意生物防控,防止猫及其排泄物污染环境,做好灭鼠、蟑螂、蝇等工作,圈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流产胎儿、可疑病尸等严格处理,治疗主要应用磺胺药及抗菌增效剂,但要控制好此病,准确诊断,掌握该病在猪群的流行动态很重要。

  对于疥螨的防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饲养管理方面,应从卫生、光照、通风、干燥、密度、消毒和加强营养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2)对于感染严重猪群(场)可选用质量好驱虫产品定期驱虫,根据生活史,可一周后重复用药1次。对于苍蝇和蚊子,加强环境的控制和消毒,并采用药物防治,选用药物时,必须遵循经济、简便、安全、高效的原则,选用无毒或是毒性较小的药物,做到既能有效杀灭苍蝇,又能杀灭其幼虫,还能确保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好选择多种不同种类的药物制剂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记者:当前养猪人对寄生虫病防控存在怎样的错误认识?

  林瑞庆:主要如下:

  (1)要选好驱虫药,选用的药物要广谱、高效、低毒、安全,不要过量用药,也不要贪求便宜使用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我们遇到的病例有换用便宜的不达标产品导致母猪大规模流产的情况,结果是得不偿失。

  (2)在判断驱虫效果时,不能以排出成虫,驱虫后猪体表观明显变好为判断药效标准,此结果是猪场常规驱虫不到位才见到的,在选用有效驱虫药的前提下,“驱虫不见虫,才是驱虫的最好结果”,可通过粪便里虫卵监测来判断驱虫效果。

  (3)有些猪场在采用科学驱虫方法一段时间后,寄生虫病得到一定控制,从成本考虑,延长了驱虫的间隔时间,减少了驱虫次数,这样做也是不可取的,寄生虫有其固有的生活史,只有根据其生活史制定科学驱虫方法,长期坚持定期驱虫,才能做好猪场寄生虫净化,提高猪场效益。

  (4)猪皮肤瘙痒不一定是寄生虫引起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有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刺激性很强的消毒药水带猪喷洒消毒以及其他一些病因,也会形成猪皮肤瘙痒,很多人误以为是疥螨造成的,从而使用一些杀虫效果好但毒性也很强的药驱虫,结果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既浪费了药物,增加猪场药费成本,还没有治好病,得不偿失。

  (5)一些猪场技术人员对弓形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不了解,不知猪弓形虫常以包囊形式存在而处于隐性感染,单纯以抗体阳性为标准判断疾病是错误的。

  记者:您对寄生虫病的研究有何最新进展?

  林瑞庆:在猪球虫病方面,药物(例如百球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该病,但根据鸡球虫的防控史,球虫在经历一定时期(可能是五年、十年)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需研发新药或猪球虫疫苗,前提是先建立人工感染发病模型,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猪等孢球虫人工发病模型的建立,分离出猪等孢球虫单卵囊,并对其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为疫苗研制打下基础。

  在弓形虫病方面,诊断方面我们建立了PCR诊断方法,应用于血液、病料、精液、水源、饲料等的检测,已进行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大量数据并分析了流行环节,对血液的检测能提示现症,对防控有重要意义。在治疗制剂方面,我们在研究磺胺药微囊新制型,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有助于弓形虫病的有效控制。

上一篇:米糠喂猪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