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养殖 >
热门搜索:

台山土池养殖鳗鱼技术要点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3-31   

  台山土池养鳗模式是参照土池养家鱼模式发展而来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①池塘大,一般都有4亩以上,大至20-30亩,成片开发;②放养密度小;③水源不足,一池水养成,水深在1.2米以内;④土质好,以壤土为主;⑤增氧设施配套充足;⑥饲养方式为餐餐饱食至剩饵;⑦周年养成率90%以上。
  台山土池多为填海围田后的土地开发而成,其土质多为壤土,保水性能很好,一池水一年或八九个月下来,除部分蒸发外,几乎不会渗漏。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台山土池养鳗的池塘为纯土池并无配套白苗培育池,其投放的鳗种来自江苏、福建一带代培。
  针对这种情况,台山养鳗业主便设置了“母池”、“子池”。所谓“母池”,就是将代培好的小规格鳗种(规格一般在150-200尾/千克之间)直接放入,放养密度为2-3万尾/亩。养至一个周期后,拉网并把大规格鳗鱼筛选出来放入所谓的“子池”,直到养成商品鳗。而筛下的小规格鳗则继续原池饲养,经2-3次筛选,筛下的鳗尾便很少。这时便可盘清“母池”,鳗种培育也算基本结束。为什么要设置“母池”呢?其意义在于:因为“母池”个数少,小规格鳗种在“母池”里放养密度大,这样可使鳗尾减少到仅存在于少量的几个“母池”里。

  2、放养前池塘的准备工作。

  池底经曝晒成龟裂状(或用推土机推去龟裂层)后,进水至养殖水位,每亩用生石灰400千克对水后全池泼洒,开动增氧机搅动均匀,10-15天后用25-30千克/亩的茶籽饼杀死野杂鱼及贝壳类等,再过7-10天追加200-300克/亩的氰氯菊酯和2-3千克/亩敌百虫杀灭寄生虫及浮游动物。一般情况下,再过7-15天后便可试水放鳗。而这时的池水呈“绿豆青”水色,且“鲜、活、嫩、爽”,鳗种放入后立即就可上台摄食。

  3、台山土池养鳗因为成片开发,水源供应不足;用水靠抽提,养殖成本高。

  所以养鳗业主们想尽一切办法缩短养殖周期,并在可能情况下一池水养至出成品,中途几乎不换水。为了缩短养殖周期,他们采用不定量投饲方法,即让鳗鱼饱食,其标准为每餐都投喂到鳗鱼摄食至不食为止。
  ①整个投喂过程为了防止消化不良,添加大量消化酶帮助鳗鱼消化和吸收,并开动足够的增氧机保证溶氧充足。
  ②添加大量鱼油,提供鳗鱼长膘所需部分热量,从而提高饲料效率。
  ③在小规格鳗种培育过程中,添加口服“强壮素”等促生长剂及增进免疫力的药物,使鳗鱼健康快速成长。

  4、始终保持池水稳定性

  ①保持养殖池水的pH值在8.2-8.8之间。晴天早上pH值不低于8.2,下午则应达到8.8或以上,否则用生石灰调节。
  ②施药时争取极度稀释后全池泼洒,这样才不会因为局部浓度过高或池水浓度瞬间变化过大使鳗鱼产生应激反应。
  ③培养以绿藻为主的微生态环境,并始终保持其活力。这就要求技术人员高度重视养殖池水周期性变化并在适当的时候杀灭浮游动物和部分老化的藻类。
  ④保持池水水位在1.2米左右,通过水车式及螺旋式增氧机双重混合作用,打破“跃温层”,使溶氧进入底层,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⑤一旦疫情发生,需要用效果好的药,也坚持不排水,为的就是保持池水稳定性。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