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养殖 >
热门搜索:

影响乌鳢鱼苗成活率的因素与防范措施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1-11   

    1.水质环境变化快:由于乌鳢苗自幼以浮游动物为开口饵料和主要食料,所以培育初期必须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而投饲的水蚤死亡快,加上池底残饵、污物大部分是高蛋白物质,腐败快,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甲烷等有害物质,恶化环境,影响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使鱼苗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有利于病原菌的孳生和繁殖,感染率提高。特别是后期,遇上高温时,易造成染病而死亡。

    底部有机物积累过多,分解腐败时会消耗大量水中溶氧。同时在水蚤大量繁殖时,也会大量消耗水中溶氧,特别是鱼苗出膜后的几天内常有严重的集群现象,容易造成缺氧雨窒息死亡。

    盛夏水温常高达30℃,会促进蓝藻的大量生长和大量死亡。死亡的蓝藻积贮于池底,分解时产生羟胺及硫化氢,毒害鱼苗。同时蓝藻过盛容易使水体中溶氧过饱和,也会引起鱼苗死亡。若是高温季节突降暴雨,露天鱼苗池上无遮避物,因培育水体小。会使环境突变,鱼苗因不适应环境也会产生应激死亡。

    2.乌鳢苗比其他鱼苗幼嫩:初孵出的乌鳢仔鱼体内有较大的卵黄囊和油球,仔鱼的活动能力弱,难以捕捉到活浮游动物。因放养密度大,鱼苗缺乏所需的适口的饵料生物,如轮虫、水蚤及其幼体时,常因摄食不足而萎瘪死亡。在培育的中后期,常因投饲量不足,鱼苗摄食不均匀,尤其是围于鱼群中间的鱼苗不易摄取食物而生长缓慢,发展下去是越弱的苗活动能力越差,越被围于鱼群中间,最后造成无法获得必要的营养而死亡。同时弱苗会成为被掠食的对象,使鱼苗的成活率明显下降。特别在4厘米以后,乌鳢的食鱼习性形成后,能残食自身体长2/3以下的同种个体,造成鱼苗大量减少。

    3.防范措施:根据上述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患措施:一是加强水质控制,早期施肥要根据投放鱼苗数量与浮游生物的数量灵活掌握。当浮游生物量不足时,应适当补投活水蚤。二是无论何种培养方法都要设置食台,有利积贮残饵和清除残饵,坚持每天做好排污工作,注视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换水调节水质。三是在鱼苗培育池上加遮避物,防止高温和下雨的袭击,使环境突变。四是水面上种植适量的水生漂浮植物,不仅可调节水质,还可遮阴,减少水温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稳定性,还可吸附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五是投足饵料,保证鱼苗均匀摄食,正常生长,减少大小分化。六是及时按规格分养,使同池鱼苗规格一致,减少因饥饿时以大吃小,以强食弱。七是及时驱散鱼苗集群,避免窒息死亡。八是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要勤奋,坚持每天2~3次的巡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提高苗期培育成活率。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