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养殖 >
热门搜索:

湖南沅江市李梦龙池塘养殖黑鱼有新招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10-08   

  李梦龙是湖南沅江市南大膳镇南湖村村民,有名的乌鳢养殖“高手”。近年来,他力改过去池养乌鳢的传统方式,采取营造适宜自然环境的健康养殖方法,从而实现病害少、个体大、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养出的乌鳢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在同老李闲谈片刻后,我切入正题问道:“健康养殖乌鳢是一个新概念,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健康养殖,是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老李沉思后说,“乌鳢的池塘健康养殖,应根据其生态和生活习性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选择和投放种质纯正、规格适当的苗种,采取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科学投饵、科学使用鱼药防治病害,促进乌鳢健康、快速生长。” 

  “要实现乌鳢高产健康养殖,需创造什么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我追问。“好的池塘条件,是确保乌鳢高产健康养殖的前提。”老李很自信地说道,“以往的教科书上明确地讲,乌鳢养殖池面积以1330平方米以内、水深1.5米左右为宜,而我修建的池塘,每池面积达2670平方米、水深2米。实践表明,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与深度,能增加水体体积,为乌鳢生长、活动提供更加开阔、宽松与舒适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乌鳢的生活习性,每年4月上中旬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草,水草生长后的覆盖面积为池塘水面的30%左右,以供乌鳢隐蔽栖息,并有利于改善水质和高温季节降低水温。”

  “那么,鱼种放养如何适应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我继续问。“合理投放鱼种的确很关键。”老李谨慎地说,“有的人为追求高产量,采取高密度养殖,每667平方米放养量达3500尾~4000尾,这样容易造成病害多、成活率底、商品鱼个体小。我的做法是提高鱼种规格、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池塘合理的载鱼量,平衡生态环境,实现健康养殖。一般在三四月份每667平方米投放体重120克左右的乌鳢鱼种2200尾,并搭配体重50克~100克的鲢、鳙鱼种100尾(二者比例为4∶1)、大规格银鲫鱼鱼种50尾,让其调节水质和摄食部分残饵。鱼种放养前用3%~4%食盐水浸洗10分钟。要求鱼种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 

  “在健康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是怎样开展的?”我又问。“乌鳢的饵料来源较广,可投喂新鲜或冰冻的鲢鱼、鲤鱼、鲫鱼等鱼块和小杂鱼、虾。”老李如数家常,“以冰鲜鱼为饵料,要将饵料鱼切成适口大小,通过制造响声驯食,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日投喂量为池中乌鳢体重的6%~10%,随着鱼体长大投喂量可逐渐下降到4%~5%。投饲要坚持‘四定’方法,将饵料鱼定点撒抛在投饲区内,并视鱼摄食、水温、水质及天气等具体情况予以增减。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和掌握鱼的摄食、生长、活动及水质等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清除残饵、污物。许多人认为,乌鳢耐低氧,不太重视活水养鱼。其实,乌鳢的池塘精养,残饵和排泄物较多,常产生硫化氢、甲烷等还原性气体使池水恶化,影响乌鳢健康生长,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要合理调节水质。养殖前期与后期,每5天~7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7月~9月高温期,将池水加深至最高水位,并每隔三四天换水1次,7天~10天大换水1次,换去池水的2/5,具体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20天~3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遇恶劣天气或鱼浮头等情况,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始终保持池水pH值7~8,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切实加强病害防治,鱼种下塘前10天,要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彻底消毒。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强氯精0.3克、晶体敌百虫0.4克或硫酸铜0.7克化水交替全池泼洒1次。发病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及维生素(按说明书操作)连喂3天~5天。发生鱼病时,及时诊断,对症下药治疗。” 

  “你实行生态健康养乌鳢,效益蛮高吧?”我特意问道。“还算可以。”老李微笑着说,“我一共有5口池塘,面积13340平方米,乌鳢养殖成活率都在95%以上,商品鱼体重达到1公斤,每667平方米产量2050公斤、纯利润3000元。1年下来,纯收入有6万元。”

  看到老李满腔的喜悦,我也为他科技创新所取得的业绩而感到无比高兴。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