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养殖 >
热门搜索:

林下养鸡易发球虫病如何诊治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05-18   

球虫病属于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流行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预防,通常在鸡群中死亡率可达20%-50%。球虫病也是林下养鸡过程中相对常见的流行病,会给养鸡者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家禽正常销售。因此,笔者根据球虫病特性、症状等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病因与诊断

  球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艾美尔属的球虫有直接关系,它一般寄生在肠管上。因此,对于日龄较短的多数品种鸡来说,很可能会感染这种流行病。一般球虫病传播最多的是幼龄小鸡,但是即使未与球虫接触过的其他品种鸡,也对此流行病较为敏感。另外,自然气候因素与饲养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此病迅速传播。如鸡群过分簇拥、鸡食饲料中缺少必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D,导致缺钙,也可能诱发此类病形成并传播;同时,由于林下养鸡以放牧为主,如果鸡场条件差,也会导致该病在鸡群中感染及传播。

  患有球虫病的鸡一般会出现一系列慢性病态症状。如开始病鸡会出现精神不振、毛色乌暗、长久闭目缩脖、吊翅搭膀以及喜欢簇拥在一起等病态症状,后期会出现食欲不振、排便有血(小肠球虫不排除、肠管所致排血)等现象,更为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直接排出血液、抽搐直至死亡的现象。而日龄较大的鸡如果经历过球虫病,其自身抵抗力也较强,感病症状较轻,但是病鸡常常呈现反复间歇性下痢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一般不高。

  球虫病病死鸡盲肠肿大现象显著,且看起来血色灰暗、暗红,浆膜内会有不少白色斑点,一般都是小米大小,而肠道的内容物一般都是血液或凝块,还有部分病例出现干酪式的其他样物。总体来说,这类病态鸡中的肠管膨胀现象也非常明显,浆膜内有血斑、白色斑点、絮状干酪式样物等。

  结合病态鸡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病理的一系列变化可对病鸡进行初步诊治。一般而言,会在实验场所中把取出的肠内容物放入实验所需的烧杯或其他器皿中,并加入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盐水进行搅拌 (饱和氯化钠一般为40-50mL),之后再装入另一烧杯中并加入饱和氯化钠直至满为止,这时闲置烧杯大概30分钟,取出表层液体溶物,放在盖玻片下进行显微观察。这时,如果一旦发现有椭圆形态的虫卵就可以确诊。

  二、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林下养鸡出现球虫病与自然外界因素和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气候潮湿,雏鸡密度集中,林下鸡场太荫蔽,鸡群地面平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缺乏,必要营养跟不上等,都会诱发此病的流行。因此,林下养鸡要科学选择林地,开展科学放牧饲养管理,保持干燥、适宜、通风、饲养密度合理,同时保持好鸡舍卫生和场内的环境清洁,将鸡粪安置在固定地点并实行生物热处理;在预防上,推广网上平养育雏,推行全进全出制度,当鸡群出栏后必须进行打扫,可以用20%-25%的石灰水或其他比例配制的杀毒液对场地、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家禽放牧阶段采取轮区方式进行;不管春、夏、秋、冬,实行幼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以减少感染几率;当雏鸡有2周龄时,可用药预防,选择一些抗球虫病感染的药物加入饲料内,坚持用药周期内服药,并在球虫病的高发性春秋时节内配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增强抵抗力。育成放牧阶段,必要时要在林下觅食的基础上再饲喂优质饲料、添加必要矿物质与维生素等,以此保证育成鸡营养均衡和全面,提高其抗病能力。

  治疗措施

  当鸡群已经暴发球虫病时可用以下常规配药方法展开治疗:第1种,在饲料中掺入氯苯胍,一般每100kg用3-5g,1周为1个用药疗程,间隔3-4天进入下一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第2种,将球克、球痢灵等药物按照说明配入鸡饲料中喂食3-5天;第3种,将磺胺二甲嘧啶掺在饲料中进行喂养,一般100kg饲料可用50g,用药周期为3天,间隔3天继续用药1次;在后期时,可按每只服用0.5g硫酸钠治疗,速效性好,能够排血化瘀;最后,可适当添置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提高鸡群免疫力。在发生球虫病时,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要注意轮换用药,并将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K和一些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总之,林下养鸡球虫病预防应当结合具体养鸡规模、条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病情的扩散传播规模,采取因地制宜与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此才能使球虫病的发展态势得以抑制。另外,虽然林下养鸡讲究的是林下食物进补,野外放牧觅食。但需要说明的是,林下养鸡也应当重视球虫病高发期的预防,做好该阶段人工喂养饲料的药物预防治疗等,以此才能达到控制预防球虫病的目的。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饲养环境的干燥、整洁,保证林下养鸡饲养环境的健康。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