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秋季池塘怎样管理?这四个方面必看!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2-02-05   

进入秋季后,水温逐渐降低,水色转浓。对养殖塘来讲,该季节时养殖对象生长最快时期,又是养殖体发病和浮头翻塘的高发季节。因此,切实抓好这个时节的饲养管理,对增加养殖塘产量,保障高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秋季养殖塘的科学管理,应重点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合理调节水质。
        
1.加注新水。每隔5~7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换水量20~30厘米。注水时间最好是在晴天中午12~14点或凌晨2~7点,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鱼浮头。进水水源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池内,以免养殖体中毒或发生病害等事故。
        
2.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12~14点开动增氧机,把上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正确使用增氧机应坚持晴天中午,傍晚不来;阴天清晨来,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阴雨连绵半夜来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养殖体浮头,增加养殖体的食欲和抗病能力。

3.泼洒生物制剂。如水源水质较差或进水不便,可以选择晴好天气,每7~10天使用一次纯生芽孢乳,以调节水质,降低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养殖体的危害,减少疾病发生的诱因。但应注意泼洒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
        
4.追肥补藻。坚持适时少量多次的原则,看水色浓淡适时培菌培藻。
        
二、加强饲料投喂,促进快速生长
        
秋季是养殖塘投饲料量最多的一个季节,其投饲总量占全面总量40%以上。立秋后,气温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水温正好适合养殖体的生长,因此只要天气、养殖体活动正常且无浮头危险,须大量投饲。但白露前后要注意防病,要适当的控制投食量。进入10月份,发病高峰期已过,又可大量投喂饲料。11月份以后,水温逐渐降低,养殖体食量减退,须逐步减少投喂量。
        
三.防治疾病,防浮头翻塘
        
秋季病菌容易繁殖,尤其是白露前后,为病害的流行季节。做好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做到“一清、二消、三喂、四灭、早治疗”。一清,指经常清理养殖塘内病患、死亡的养殖体及残余物等,防止病菌传染,减少残余物的腐烂、变质;二消,指经常进行水体、食场消毒,改善水环境,三喂,指在饲料中拌喂药饵来进行预防或者治疗,常用内服药有保肝宁、免疫促长片等;四灭,指歼灭水生虫害和敌害。常用杀虫及有水虫灭,神农6+1等;早治疗,指如发现鱼有异常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诊治。

秋季养殖体极有可能因缺氧而发生浮头现象,缺氧严重则会翻塘,因此,每天早晚尤其下半夜,要加强巡塘观察,遇天气突变、气压降低或连绵阴雨时,尤其要引起重视。

四、适时起捕,注意日常管理
        
入秋以后,池塘内的存塘量如果比较大,容易导致养殖体发病及浮头翻塘,此时适时捕捞上市,既规避了养殖风险,又有利于均衡上市,调剂淡旺余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饵料效率,同时又可充分发挥养殖塘的生产潜力,调整养殖密度。

日常管理要注意
        
1.勤巡塘。一般一天要坚持巡塘两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巡塘时要做到“四看”:一看水色,水色变浓可加注新水,水质老化,需要用水质改良剂进行调节;二看天气,天气闷热或是连续阴天,气压低,水中溶氧低,易产生缺氧泛塘,要进行预防;三看养殖体的吃食情况,天气晴好,水色无大变化,养殖体吃食锐减,可能预兆养殖体即将发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四看养殖体的活动情况,如养殖体分散靠边游、独游、窜游则是发病的表现,如傍晚时就发现有浮头,则可预计后半夜或凌晨将会出现泛塘。
        
2.搞好环境卫生。一是将池塘的草或者茎,杆等残余物要及时捞出,二是腐烂变质的饵料要及时清理,以免产生肠炎,引发其他病变;三是发现有死亡现象,要及时捞出埋掉并检查死亡原因,以防病原扩散。
        
3.做好管理日志。管理日志应详细记录生产、销售和用药三个方面,以便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并为以后制定生产计划、改进养殖方法积累经验。
        
这几个方面非常重要,用心记住了,平时做好了,基本上可以最大化的规避养殖风险了!!!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