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养鱼户如何从吃食情况判断鱼类的健康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8-14   

最近全国各地的天气,不是大暴雨就是大太阳,直接或间接的让鱼的吃食不稳定。摄食量正常,吃食状态欢,是养殖鱼类健康的表现。在养殖过程中,会有哪些因素让鱼吃食不正常呢?换句话说,从吃食异常中,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呢?
1、细菌、病毒性疾病引起鱼吃食不好。
感染细菌或病毒的鱼类表现出吃食不好或不吃食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患病初期表现为吃食不好;感染病毒性疾病的鱼类发病前多表现为吃食量突然增加。
此时观察鱼类的游泳状态、抽检鱼类进行外观和解剖观察,结合显微镜判断鱼类是否感染细菌;判断病毒感染先确认病鱼表征是否和病毒感染的症状一致,其次有条件的可进行PCR分子诊断,进一步确认。
确定病因后,对症下药,防治疾病。推荐使用蛋氨酸螯合碘外泼,高稳维C和超浓缩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内服;对于细菌感染严重的,复合碘溶液外泼,内服菌多克+百菌克星+大蒜素。
2、寄生虫病引起鱼吃食不好。
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都会直接引起养殖鱼类吃食量下降,患绦虫病严重时会使养殖鱼类停食。在水质正常的情况下,养殖鱼类吃食量下降时,通常会首先考虑寄生虫病。
与细菌性疾病类似,先观察鱼类的游泳状态(独游、擦边、跳跃等)、抽检鱼类进行外观和解剖观察,结合显微镜判断鱼类感染的寄生虫类别。有些常见的寄生虫通过外观便可确认,如小瓜虫、车轮虫等,但感染初期还是需要结合显微镜进行确诊。
一般感染少量寄生虫不足以致病的情况下,建议不进行杀虫,以免造成应激死亡,推荐内服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增加鱼体抵抗力,外用金典溶液进行泼洒。寄生虫感染已经致病时,首要任务是确诊感染寄生虫类别,专一杀虫,如车轮虫用车轮清,指环虫用指环清,同时泼洒调水解毒王等解毒产品,内服多维或免疫增强剂。
3、中毒引起鱼吃食不好。
中毒的类别大致包括亚硝酸氮或氨氮中毒、底质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中毒和藻类死亡释放的藻毒素中毒。中毒后不仅影响养殖鱼类血液的载氧能力,同时还会引起鱼类的食量的下降,同时也会使养殖鱼类发生如溜边、跳岸等非正常活动。
定时检测水质指标,观察塘内环境情况(如晴天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上窜,塘内死藻、倒藻情况),确定中毒类别,生产实际中这些现象有时会同时出现,我们一般的操作是先解毒、再改底(降氨氮、分解死藻)同时增氧、后调水补藻,推荐使用水体解毒护水宝解毒,氨氮降解灵快速降氨氮,全效底改片改底,增加机增氧不足时,使用化学增氧产品如长效氧增氧,芽孢杆菌原粉调节稳定水质,优球藻加氨基酸肥水膏快速培藻。
4、低氧引起鱼吃食不好
溶氧高低直接关系到吃食状态。造成养殖水体溶氧低的原因很多,大致包括养殖密度过大,水体过肥或过瘦,倒藻,浮游动物过多,不良天气。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合理放养,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增氧措施一定要跟上,否则很容易出现不吃食、生长缓慢甚至缺氧死亡的现象;保持水体肥度适中,过瘦产氧不足,过肥耗氧增加且在天气突变时易发生倒藻,都不利于养殖;浮游动物是耗氧生物,过多则会加速水体溶氧消耗,且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会急剧减少溶氧来源。
日常养殖中,我们要多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原粉进行调水、稳水,适时追施藻种源肥水;天气变化前使用泼洒应激宁或内服多维等产品减少应激,辅助使用化学增氧产品如长效氧等救急增氧。
5、温跃层的产生引起鱼吃食不好
最近时晴时雨的天气,很容易使池塘形成分层,学名叫“温跃层”,特别是增氧机少的池塘更容易常见。温跃层一旦形成,上层水体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而且下层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形成厌氧区,底层的有机物大量累积后,厌氧菌大量繁殖,容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最终导致池底缺氧、发黑、发臭、发热,影响吃食。
日常定期用分解底爽等改底产品改底,多开动增氧机打破水体分层。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