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南方地区黄尾鲻的繁育和养殖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2-03   

  文/ 珠海市水产养殖(海水)科学技术推广站 古群红
      珠海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 汤清亮

  黄尾鲻学名为鮻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鮻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鮻鱼,故有“南鲻北鮻”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鮻鱼相比,鮻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鮻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珠海采取“企业+ 推广机构+农户”三结合的形式,2004 年成功引进该冷水性鱼类,率先成功开展黄尾鲻生产性育苗,并实现了黄尾鲻在南方地区从种苗到养殖的全过程生产。发挥三结合的优势,珠海将黄尾鲻发展为本地特色品种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品养殖结构的调整。

  一、黄尾鲻的生物学特性

  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黄尾鲻虽具有广盐广温性,但不能适应剧烈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其对氧有较大的生态耐性,耗氧量随个体增大而增大,当水中溶解氧含量大于5 时,对生长最有利。其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等。雌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而生长在近海。

  二、苗种繁育

  黄尾鲻育苗技术已经很成熟。选择亲鱼时雌鱼年龄4~6 龄以上,体重1kg以上,雄鱼年龄4 龄以上,体重1.2kg 以上,雌雄比例为1:1.5(或2);其次是孵化的卵必须达到0.65mm 以上;可使用的催产剂很多,但要注意其剂量要视亲鱼的成熟度、水温等情况灵活使用;注射后的亲鱼暂养池的盐度要保持在22‰以上,并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的24h 内注意观察其产卵情况,及时捞出鱼卵或亲鱼(鱼卵需要在鱼池内孵化的);刚开口的仔鱼培育25~30 天后放入土池进行标粗养殖,密度10 万尾/ 亩,或留在水泥池内标粗,密度限制在5万尾/立方水体内。

  三、黄尾鲻的养殖

  黄尾鲻养殖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各国,养殖地区很广,效益也很好,在咸淡水、海水或淡水中都可养殖。海外主要养殖方式是依靠天然纳苗,大面积粗养,类似我国的港塭养殖,近几年逐渐向半精养或精养的方式发展,并开展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对提高育苗成活率不断进行研究,使梭鱼的育苗技术逐渐完善。

  黄尾鲻一般采取土池养殖方法。土池设置没特别要求,只要是咸淡水水域、交通方便的、适合养殖的区域,旧虾塘、鱼塘均可。要求盐度3‰~18‰,纯淡水鱼塘必须经过苗场淡化处理。鱼苗放养前对池塘和周围环境进行修整,如果是亲鱼培育池除了要求池底平坦不渗水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深,以确保其在优质的环境下顺利开展强化培育和产卵工作。对池塘和养殖水进行认真清理、灭菌和肥水工作,水深保持在1.2m 以上。配备好必要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等。

  对旧池塘应翻耕、曝晒、冲刷或直接泼洒生石灰,促进有机物排出和减少;清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进水20cm~40cm 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杀菌和调节水质,同时可以泼洒茶麸杀灭有害鱼类、泼洒漂白粉杀灭抢食的虾类(如五须虾)。整个池塘进水后可以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和杀菌,用量为12kg/ 亩。鱼苗下塘前两周要注入新鲜海水或咸淡水,使池塘盐度接近苗种出场盐度,两者相差不能大于3,使池塘水深达到1.2m。进水要注意用筛绢网过滤,防止野生小杂鱼、幼虾等随着水流进入池塘。池塘注入新水后,开始培养基础性饵料生物,施肥应在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进行。施肥、使用消毒药品等都应符合相关准则、标准等的要求。

  黄尾鲻在5月中旬左右放苗,放苗前应试水。放苗时,池水深为1.2m,池水透明度达40cm 左右,水温应保持25℃,盐度应保持6‰以上。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黄尾鲻一般采取精养的形式进行,但可以混养少量乌头鲻、斑节对虾。放养规格为2cm~3cm 左右,黄尾鲻体型比较大,放养密度不宜过密,通常为3000~4000尾/亩。

  经过人工繁育的黄尾鲻苗均已驯化摄食全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采用饼类、麦麸、麦子、米糠或全人工配合饲料,最好饲料含粗蛋白31%以上。在生长季节每日的投饲量为体重的5%左右。密度适中养殖十个月便可以长到1kg以上。

  整个饲养期间,要经常冲注新鲜水,改善水环境,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加淡水,或好像珠海可以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变换盐度也变换,使池水后期盐度降至4‰左右,这样再而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黄尾鲻生长的速度。水质始终保持“肥、活、爽、嫩”,溶氧状况良好。
日常管理应加强巡池、观测、防病等,观察鱼苗活动状况和水色变化情况,观察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做好养殖日志。

  黄尾鲻要经过越冬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因此面临着一个越冬问题。黄尾鲻属于冷水性鱼类,对水温适应性相对强一些,可自然越冬,但如遇水温骤降则很容易引起死亡。当天气转冷,水温降至13~14℃以下时,黄尾鲻的活动力随着减弱,随着水温继续下降,逐渐停止摄食,这时应适时减量和停止投喂。等天气回暖再适当投喂。

  黄尾鲻养殖病害不多,最常见的是寄生虫、水霉和肠炎病。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火币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