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水产养殖户如何进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对提高水产品供给能力、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带动渔民就业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通过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容积一般扩大20%,亩产量增加20%~30%,病害减少三成,亩效益增加50%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现将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设计要求和改造内容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总体要求

    按照“池埂整齐、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环境美化”的建设要求,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改善场容场貌,建成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规模养殖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导的原则。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必须科学规划,符合当地水域滩涂渔业养殖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2、坚持尊重生产者意愿的原则。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正确处理水域滩涂养殖权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权益关系,充分尊重养殖户意愿,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需求,按照“实用、简便、美观、整洁”等要求,科学设计、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按照“生态、健康、高效、节能”等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渔业科技和设施装备,建设高标准生态健康型池塘,有利于优良品种、先进养殖模式及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5、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通过建设者自筹、政府扶持等途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注重建立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管理长效机制。

    三、设计要求

    池塘标准化改造要考虑池塘类型、养殖品种、生产模式、作业习惯、使用方向、投资规模等因素,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如洪涝、台风、冰冻、高温等极端天气对池塘及其附属设施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科学设计,确定改造标准和建设内容。

    四、改造内容

    1、池塘规格。同一区域内应尽可能做到大小一致。按照生产需要,结合自然条件利用地形结构合理安排池塘规格大小。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增加溶氧量,满足水中天然饵料和养殖产品生长需要。一般以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2~4:1为佳。

    2、进排水系。进、排水渠必须分开建设,进水口应建到来水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开展水净化及循环利用等,以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养殖尾水排放量。

    3、池塘塘埂。必须做到平整、统一。深挖淤泥污物,保持池塘底部平坦,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捞操作,池底应有一定坡度,从进水口到排水口一端要逐步倾斜。池塘塘埂顶面宽度应兼顾交通、埋电杆、建防逃设施、开渠、建分水井、种植、后续清淤等需要,一般为1~3m,塘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土质、池深、有否护坡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0。池塘清淤与塘埂加固可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4、池塘护坡。养鱼池塘应尽可能采取护坡措施。池塘坡面和进排水等易受水流冲击的部位可采取护坡措施,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财力等因素选择护坡材料,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砖石、网片、防渗膜等。养殖虾蟹池塘可采取其他生态护坡措施。

    5、器械配置。合理配置渔业机械,如投饵机、增氧机、微孔管增氧、水质检测、在线监测等设备。

    6、管理用房。生产管理用房应布局合理、大小合适、整齐规整,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编辑/作者: 宋长太 


biki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