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鮰爱德华氏菌引起杂交鲇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0-09-20   

  广东南海西樵镇一精养杂交鲶池塘,面积5亩,水深2.2米,放养夏花鱼苗3.3万尾,投喂廉价冰鲜鱼。2011年9月下旬规格约30克/尾。9月中旬开始有零星死亡。9月21日杀锚头蚤。9月22日死亡约10尾。9月23日死亡50~60尾,外泼碘制剂+抗菌药。9月26日死亡200多尾,问诊利洋水产药店。外用“慧碘+菌毒出血康”连续2天,内服“氟苯尼考”、“多康素”等连续三天。

   9月28日上浮鱼减少,死亡有所减少。10月29日死亡几尾。9月28日,检查病鱼体表有一些小红点状溃疡灶,臀鳍充血发红(见图1)。解剖腹腔有红色积水,肝、肾肿大、充血,肠胃积水、充气(见图2)。取2尾上浮病鱼的肝、肾组织在血平板上接种分离细菌,35℃培养12 h后,肝、肾组织均能长出大小一致,形态相同的菌落(见图3)。取肾上单菌落进行纯培养,发现该菌在BHI培养基中生长极慢或几乎不能生长,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长出圆形、表面湿润光滑、微隆起、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菌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不敏感。(华南农业大学动科学院 但学明 利洋水产研究所 姜玲玲提供 2011.11.28)

  分析:1、鮰爱德华氏菌是我国鲇形目鮠科养殖鱼类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的细菌性败血症、“裂头症”等疾病,但在国内还没见到该菌引起鲇科鱼类疾病的相关报道。

  2、一般认为鮰爱德华氏菌感染鱼的途径,一是经鼻腔侵入嗅球,再移行到脑,引起脑膜、头部皮肤溃烂,在头部形成开放性的溃疡灶, 称为“裂头症”;二是经消化道侵入血液, 再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各内脏器官而引起鱼类败血症。本病例患病杂交鲇的肝、肾水肿、充血,体腔和胃积水,体表溃疡,呈细菌性败血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