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五招让问题养猪场起死回生,好经验值得借鉴!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4-26   

  一个基础母猪2000多头的育肥猪场,总存栏仅1.2万头;曾有一个月出生1900头仔猪,却死亡了2400头猪……

  “首先得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问题猪场?”河北省阳原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德旺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教师,在记者近日对他的采访中,他像给学生讲课一样,给记者灌输了不少养殖知识。刘德旺老师在养猪界有另一个称呼——养猪老刘。在交谈中,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老刘。

  为何称该猪场是“问题猪场”?

  “几年前,我曾受一个猪场场长的邀请前去做技术指导。这真的是一个问题猪场,不是因为规模小,也不是因为猪场设备不行,而是因为该猪场的生产成绩非常差:一个基础母猪2000多头的育肥猪场,总存栏仅1.2万头,而正常情况下总存栏应该达到2万头;曾有一个月出生1900头仔猪,却死亡了2400头猪,当月出生的仔猪大部分死亡。”回忆起初次看见该猪场生产报表时的情景,老刘仍然止不住惋惜。

  在这种情况下,老刘临危受命,来到猪场做技术顾问,指导了半年之久。那半年后该猪场是什么情况呢?

  “我去了一个月之后,猪场当月的死亡数降为500头;半年后,猪场的存栏增加到了2.2万头,也就是半年时间存栏增加了1万头。”老刘谦虚地说,“当然,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人的努力。”

  那他究竟是如何改造该猪场?又是如何让运气降临的呢?

  第一招:秋风扫落叶,该淘汰的绝不手软

  这是老刘到猪场后采取的第一招。“不论是哪个阶段的猪,如果治疗价值和生产潜力都不大,那就要果断淘汰。”为了说服场长、饲养员和技术员放弃这些猪,他费了不少口舌。

  员工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精心照顾的猪被淘汰,认为它们还活着就不应该放弃,认为这是对他们技术的不信任。老刘解释,这些猪未必没有饲养价值,但它们的存在对全场生产是不利的:首先,它们会将疾病传染给其它猪;其次,它们会使员工将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它们身上;第三,它们的不断死亡会给员工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还是场长发了话,“你们有能力治好就留下,没能力治好就淘汰。”也就是说要留下的猪一个都不能死。这样,该淘汰的猪都淘汰了,给留下的猪腾出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结果一个月过后,死亡数突然降到了500多头,比上月减少了接近2000头。场长挺直了腰板,验证了自己请专家来指导是正确的,技术员和饲养员也都不再说闲话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老刘的实力。

  第二招:奖勤罚懒,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猪场的饲养管理主要还是靠人,员工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猪场就别想好好发展。”基于这样的原因,老刘打出了第二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员工关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长,看他是否能将利益合理分配。”在老刘到来之前,该猪场实行的是“大锅饭”政策,所有人工资和奖金都一样,这样难免会造成员工的懈怠心理。他在猪场做了一个调查:做得好的员工会因此不满,“我养的猪比他们养的好的多,为啥工资就一样呢?以后我还要好好干吗?”做得不好的员工会想“反正工资都一样,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你想,这样猪场能好吗?”老刘反问。

  因为用得都是周边的老乡,所以场长也不想得罪人,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大锅饭”政策不但得罪了员工,还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在老刘的坚持下,该场长决定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把猪场利益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每个员工“承包”自己的猪舍,争取达到双赢。

  “为了让效益工资制度顺利实施,我们根据猪舍生产成绩挑选了优秀的员工,对他们进行全力配合。让他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首先,老刘从容易出成绩的产房着手,找到有经验且有号召力的员工,让他承包产房,并且向他提供技术和资源帮助。

  就这样,第一个承包的员工成功了,仔猪36日龄转保育时,平均体重10.8公斤,200多头仔猪只死亡2头。”转猪当天,我们公布了生产成绩,并向该员工发放了他应该得到的奖金。整个猪场都沸腾起来,该员工还自己买了酒菜宴请所有人,当时我就感觉,这个猪场要活了。“想到当时的气氛,老刘止不住微笑。

  自此以后,许多员工主动要求承包猪舍,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应得的报酬。保育舍、育肥舍、种猪舍相继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猪场效益与员工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第三招:主打技术牌,养猪不能仅凭热情

  养猪是一门技术,不是想干好就能干好的,员工的工作热情提上去之后,老刘打出了第三招——技术培训。”员工的目标有了,那就是养好猪、多赚钱,但他们缺乏手段。“老刘做了多年的教师,授课对他来说可谓小菜一碟,但他面对的不是从小学上到高中的学生,而是很多甚至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基层员工,这他又该如何入手呢?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很多员工是理解不了的,不过在猪场就好说了。”老刘采取了现场授课的方式。他从猪场的每个角落走过,针对每个地方存在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即时指导。每个员工在操作的时候,他也亲临现场,对他们的手段方法现场纠正。

  看似干净的产床上却仍有很多未清理走的脏物

  他曾经站在消毒室门口,监督每一个进猪舍的员工必须彻底消毒。刚开始有些员工很反感,认为被监督了。而随着他们工资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老刘的做法就由反感变成接受,又变成了佩服。“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保育猪舍在打扫时,必须将漏缝地板掀起来,让产床上没有粪的痕迹,这对仔猪来说很重要。”当然,这个习惯也是在老刘的坚持下,员工才慢慢养成的。

  老刘到达该猪场后,每周都会举办一次技术培训,有时在室外,有时在室内。每次培训时,员工都积极参加,许多技术措施也得以顺利实施。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