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牛放线菌怎么治疗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2-19   
    

    牛放线菌怎么治疗?牛放线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种多菌性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多见。病的特征是在头、颈、下领和舌头发生放线菌肿。牛常发生头骨的疏松性骨炎,猪常发生乳腺的放线菌性肉芽肿,马则在去势后发生精索的增生性肿胀。

        病原

        本病的病原有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星形诺卡氏菌,主要致病菌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和星形诺卡氏菌。由诺卡氏菌引起的疾病又叫诺卡氏菌病或土壤丝菌病。

        牛放线菌是牛骨骼放线菌病、猪乳房放线菌病和人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是-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在动物组织中,呈现带有放射状菌丝的颗粒性聚集物—菌芝,外观似硫磺颗粒

    ,大小如针帽,呈灰白色、灰黄色或微棕色,质地柔软或坚硬。用革兰氏染色制片,其中心菌体呈紫色,周围放射状菌丝呈红色。林氏放线杆菌是皮肤、软组织、器官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和荚膜的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动物组织中也形成菌芝,但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色后中心与周围均呈红色。

        诺卡氏菌是人和动物诺卡氏放线菌病的病原,是-种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能长出菌丝,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和真菌培养基上容易生长,形成隆起的不规则不透明的菌落。氧气充足时菌

    落呈白色,氧气不足时菌落呈肉色、淡红色或桔黄色。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放线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污染的土壤、饲料、饮水中均有本菌,还见于人畜的口腔、咽部粘膜、扁桃体隐窝、上呼吸道及皮肤等处。

        本病主要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且多为内源性感染,如幼犊换牙、吃带刺的饲料时常使口腔粘膜损伤而发生感染,在低湿地区放牧也易发生本病。

        多种动物对本病易感。家畜中牛最易感,其次是猪,绵、山、马、犬等也能感染发病。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呈零星散发。在家畜多见于幼畜,如牛放线菌病多见于2-5岁幼龄牛。

    

    牛放线菌病症状

        (1)牛:由牛放线菌引起的放线菌病多表现下领骨肿大,肿胀界限明显,多发展缓慢,也见有发展甚快牵连整个头骨者。有时皮肤破溃,形成痰管经久不愈。由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放线

    菌病多侵害舌咽部,呈现舌体肿胀、坚硬,故又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及呼吸困难。领下及肋腺部的淋巴结和皮下组织呈局限性或弥慢性硬肿。乳、汗粘稠,混有脓液。

        (2)猪:多见乳房肿大、化脓和出现畸形,也可见到F骨肿和扁桃体肿。

        (3)马:多发生精索硬肿,也可发生领骨肿、项肿、髻甲肿等。

        (4)羊:多发生唇肿,或在头部皮肤、粘膜或肺脏引起化脓性病变。

        监测与诊断动物的放线菌病,尤其是牛的颌骨放线菌病的症状和局部病变比较特殊,较易诊断。其他动物多以软部组织的放线菌肿为主。这种病变呈结节状或纤维瘤样,硬固,无热痛,内

    层为肉芽组织,外围有厚层结缔组织,中心有十分粘稠、淡绿黄色、无臭味的脓汁。在稀释后的脓汁可见到砂粒状硫磺样颗粒,将其置于载玻片上,加 1滴15%氢氧化钾液,覆以稍厚的盖玻片,用力挤压,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特征性菌芝结构。

        牛得了放线菌怎么治

        治疗方法动物放线菌病的治疗,早期可行外科摘除,晚期肿胀可切开引流,若有痰管应连同痰管彻底切除。切除后的新创腔用碘配纱布填塞,24-48小时更换-次,伤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格氏液,也可用烧烙疗法。

        牛放线菌病用什么药?药物治疗可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10克,犊牛2-4克,连服2-4周。重者可静注10%碘化钠,牛每日50-100毫升,隔日1次,共3-5次。用药过程如出现中毒现象应停药5-6天或减少用量。抗菌素治疗本病也有效。由牛放线菌引起者可用青霉素,由林氏放线杆菌引起者可用链霉素。病原未定时可同时应用青、链霉素。将抗菌素注射于患部周围,每日1次。连续5日为I个疗程。链霉素和碘化钾同时应用,对软组织放线菌病和“木舌病”疗效显著。

        防疫措施防制动物放线菌病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皮肤、粘膜损伤,如舍饲家畜喂前应除去粗硬饲草,将干草、谷糠浸软后再喂,修正幼畜尖齿,防止刺破口腔粘膜,发生损伤后及时处理治疗,避免在低湿地区放牧动物。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