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流涎素中毒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6-18   
流涎素中毒,又称流涎综合征(salivarysyndrome),是采食污染豆类丝核菌及其毒素的豆科牧草所致发的一种以流涎为主症的真菌毒素中毒病。本病首报发生于1959年,在美国各州的奶牛、肉用牛和山中发生。以后报道见于猪和实验动物。目本大多发生于每年的6~7月份梅雨季节。本病除主要发生于牛、等反刍动物外,猪、马属动物和实验动物也易感发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通常起因于家畜采食被产毒霉菌——豆类丝核菌(Rhizoctonialeguminicola)及其代谢产物——流涎素(slaframine)污染的豆科牧草或干草、特别是二茬红三叶牧草。

据Raineh等报道,红三叶牧草中分离出的豆类丝核菌(系豆科植物黑斑病病原性霉菌)接种于豆科牧草,取其纯培养物水提液或直接应用豆类丝核菌污染的豆科牧草饲喂实验动物(牛、羊、马和猪)进行人工复制发病试验,均获得成功,证明豆类丝核菌是本病的致病性霉菌。

流涎素即流涎胺或丝核菌素,是豆类丝核菌代谢生成的一种真菌毒素,按0.3mg/kg剂量经口给猫投服,几小时后即呈现流涎等症状,持续达6小时之久。其作用机理在于流涎素吸收后在肝微粒体内形成四级氨盐,具胆碱能生物效应,可诱发腺体分泌机能增强(Crump,1977)。

流涎素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采食含毒饲草后5~6小时发病,表现流涎综合征,伴随周期性流泪、腹泻以及频频排粪和瘤胃臌气等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增强的效应。肥育羊中毒,还伴发可视粘膜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妊娠母畜往往发生流产。猪中毒,流涎、咳嗽、呕吐、腹泻和尿频等症状更为严重,还显现张口呼吸(呼吸困难)、四肢僵直、运步障碍等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最终虚脱死亡。马属动物中毒,呈现流涎、腹泻、肠臌气,以及关节强直等症状。妊娠母马多发生流产。急性病例,发现后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饲草,可望在1~3天内症状消失,自行康复。慢性中毒病畜,除体重减轻和泌乳性能下降外,还出现关节强直、周期性胃肠臌气和体温持续性升高等症状,有的转归死亡。

流涎素中毒诊断

根据采食或饲喂染霉(黑斑)豆科牧草的发病史和流涎等特征性症状,不难作出诊断。如有必要和条件,可采集已产生黑斑的牧草样品,取其灰尘样粉状物,置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大量暗棕色菌丝体,即可确定诊断。如能进行真菌毒素中毒病的系列检测,则更臻完善。

流涎素中毒治疗

急性轻型中毒病例,只要立即停饲霉变豆科牧草和干草,即可不药而愈。重剧中毒病例,还应施行对症治疗,最好选用阿托品等拟交感神经药,亦可应用抗组织胺制剂,如酚噻嗪(硫代二苯胺),当其转化为异丙嗪后,也有减轻或缓解症状的效果。此外,针对腹泻、流涎、频尿等所导致的机体脱水,可实施输液、纠正酸中毒、调整电解质平衡等疗法;对严重瘤胃臌气出现窒息危象的病畜,应采取瘤胃穿刺术等急救措施。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