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5-09-23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和类型不同用途的牛和不同品种的牛产肉性能差异很大,这是影响肥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肉用牛比肉乳兼用牛、乳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因而能早期进行肥育,提前出

    栏,节约饲料。并且能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肉的质量也好,胴体中所含不可食部分(骨和结缔组织)较少,能够较均匀地在体内贮积脂肪,使肉形成大理石纹状,因而肉味鲜美,质量高。其屠宰率在肥育后为60%~65%,高者达68%~72%,而兼用品种牛为55%~60%,肉乳兼用的西门塔尔牛为62%,乳用品种牛未育肥为35%~43%,育肥后50%。

    役用品种牛未经肥育和肥育后各种牛差异也很大,据报道:老残牛屠宰率55.11%~57.19%,南阳牛42.5%,秦川牛41.78%, 甘肃黄牛一般为40%,改良后可达50%以上。改良后的西黄F1代,利西黄、短西黄、西黄二代,18月龄开始肥育,经80天后,屠宰率分别为54.21%、56.06%、54.78%和55.58%。 同一品种或类型中不同的体形结构产肉性能也会不同。   

    2.年龄年龄不同,屠体品质也不同,幼龄牛肉纤维细嫩,水分含量高(初生犊水分含量70%以上),脂肪含量少,味鲜、多汁,随年龄增长,纤维变粗,水分含量减少(两岁阉牛胴体水分为 45%),脂肪含量增加,不同年龄牛的售价也有很大差异。   年龄不同增重速度不同,生后第一年内器官和组织生长最快, 以后速度减缓,而第二年的增重为第1年的70%,第三年为第2年的50%,因此肉牛以1岁最多不超过两岁屠宰为好。同时幼牛维持消耗少,单位增重所耗饲料少,饲料利用率高。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肌肉、骨骼和各器官的生长。而年龄大的牛则相反,体重增长主要靠脂肪沉积,其热能消耗约为肌肉的7倍。因此幼牛的肥育较老年牛更为经济。   

    3.性别性别对体形、胴体形状和结构,肉的品质,胴体肥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者喜好上有选择,国外商业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往往将肉用牛按性别和大小分为五类。阉小公牛———早期去势公牛,在性成熟前未表现公牛特征时去势的公牛。这是市场供应最多的牛。

    阉大公牛———已表现雄性特征和性成熟后去势的公牛。

    公牛———未去势的公牛。

    小母牛———没有怀孕或尚处于怀孕期尚未发育结束的母牛。(适于短期肥育,可早结束发育,提早上市。)

    母牛———已分娩一胎或一胎以上,以及初胎怀孕后期,虽未怀孕已结束发育,具备成年母牛形态的牛。育肥为脂肪堆积,增重成本较一岁牛增加50%~100%,只适于短期肥育上市。

    性别不同,增重速度不同,公牛增重速度最快,阉牛次之,母牛最低,特别是育成公牛和阉牛相比,生长率高(8%~7%),饲料报酬较高(生长1kg所需饲料低12%),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含量多,最佳屠宰体重高(6%~10%),达到相同胴体质量时活重较大,屠宰率高,脂肪少,可食肉比例高,因而商品价值高。国外提倡育肥公牛的趋势,但公牛肉质不及阉牛好。

    母牛和阉牛、公牛的肉质相比,其肌纤维细嫩,结缔组织少,肉味好,易肥育。但缺点是肥育生长速度慢,易受发情干扰。在育肥时可采用育肥后期放入公牛配种使之怀孕或摘除卵巢以消除发情干扰。淘汰母牛和老龄母牛肥育时肉质差,增重多为脂肪,成本高,但可以充分利用粗饲料各种残渣,相对节约开支,但肥育期不宜过长,体形较为丰满时即时屠宰为最适宜。    

    4.饲养水平和饲养状况饲养水平和饲养状况是提高产肉量和肉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正确地进行饲养,组织安排放牧肥育和舍 饲肥育是肉牛生产的决定性环节。试验证明,饲养丰富的幼年阉牛,比饲养贫乏的牛体重、胴体重、肉和油脂产量等都高1倍多。另外,正确的组织放牧和利用草场,100天~150天能增加体重 100~150kg,幼牛体重增加60%~70%,成年牛体重增加40%~ 50%。    

    5.环境条件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肥沃的土地可以生产丰富优质牧草,减少牛的维持需要从而提高牛的产肉性能,提高肉的品 质。而低温、山地和劣质草场,则往往限制牛的生产性能。据英国肉类专家和家畜委员会统计,在海拔3000m以上未经改良草场的阉牛和母牛200日龄体重分别比海拔100m以下围栏人工草场地区的牛体重低54kg和47kg,各种杂种牛200日龄优势体重减少 9.1kg。据此他们认为环境的影响超过品种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肉牛生产中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6.杂交杂交可以产生活力、适应性、生长发育、产肉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肉牛生产中已广泛利用经济杂交提高产肉性能。

    苏联研究了100多个品种间的杂交方法,产肉性能比纯种提高 10%~15%,美国的试验证明杂种牛比纯种牛多产肉15%~ 20%,三品种杂交又比两品种杂交多产肉5%左右。

    

    7.双肌肉的发育近年来在肉牛的选种工作中对肌肉的发育都很重视,双肌是对肉牛臀部肌肉过度发育的形象称呼。早在 200年前已发现牛的肌肉发育有双肌现象,在短角、海福特、夏洛来等品种中均有出现,目前在夏洛来牛中最多,公牛较母牛多。双肌有如下特点:

    (1)以膝关节为圆心至臀端为半径划一圆,双肌的臀部外缘正 好与圆周吻合,但非双肌的牛的臀部外缘则在圆周以内。双肌牛由于后躯肌肉特别发育,因此能看出肌肉间有明显的凹陷沟痕,行走时肌肉移动明显且后腿向前向两外侧,尾根突出,尾根附着向前。

    (2)双肌牛沿脊柱两侧和背腰的肌肉很发达,形成“复腰”,腹部上收,体躯较长。

    (3)肩区肌肉较发达,但不如后躯,肩肌之间有凹陷。颈短较厚,上部呈弓形。

    双肌牛生长快,早熟。双肌的特性随牛的成熟而变得不明显。公牛的双肌比母牛明显。双肌牛胴体的特点是:脂肪沉积少而肌肉多,据测定,双肌牛胴体的脂肪比正常牛少3%~6%,瘦肉多

    8%~11.8%,骨少2.3%~5%,个别双肌牛的肌肉可比正常牛多   20%。

    双肌牛的主要缺点是繁殖力差,怀孕期延长,难产多。   

    8.肥育程度肥育程度也是影响牛肉产量和质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外表肥育程度好的牛,才是体重大的牛和售价高的牛,肉产量和质量好的牛,胴体的高等级比例和优质切块比例高的牛。

    牛只选择,主要侧重于品种、年龄和体型外貌。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