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庭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散养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10-09   
     鸡痘是指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感染率高,感染日龄段广泛,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品种的鸡都可感染该病毒,以肉鸡较易感,蛋鸡主要在秋冬季发病,该病没有固定的潜伏期,根据感染病毒鸡不用的发病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临床型:即痘疹型,又可称为皮肤型;白喉型,也可以称作黏膜型;混合型[1]。近年规模化养殖逐渐取代传统养殖业,导致疫病传播速度变快,该病的感染率大大提高,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鸡痘的防治进行总结,并从临床症状和防控上进行介绍[2]。
1 临床症状
1.1 皮肤型
      根据感染发病的部位命名,皮肤型是指在鸡的鸡冠、 肉髯、 啄角 、 眼皮、 耳球以及在其他无毛的地方,包括腿内侧、 脚、 泄殖腔等光滑皮肤处出现的痘疹类型。
      感染病毒的初期,体表光滑部位有许多轻度的暗红色斑点出现,并迅速成长为灰白色的结痂状物,随着感染的深入,痘疹逐渐变大,色泽变深,形成灰黄色或黄色的痘疹,且痘疹表面粗糙不光滑,部分有结节,包块内有脂状物质。全身痘疹随着病毒感染的深入,逐渐增多,感染较为严重的时候,头顶部可见密集的痘疹,眼睑处密集严重影响雏鸡采食,机体抵抗力较好的鸡可以再感染后 1 月左右自行痊愈,经济性状的影响严重,蛋鸡产蛋下降,肉鸡停止增重,小鸡精神萎靡甚至死亡。
1.2 黏膜型(白喉型)
      鸡痘俗称鸡白喉,即指黏膜型鸡痘,该型多发生在雏鸡阶段,感染病灶主要集中在咽喉部黏膜上,发病幼雏口腔咽部黏膜上出现大量的痘疹,感染初期痘疹呈浅黄色,随着继发感染的出现,黄色痘疹表面形成白酪样的假膜,并且难以剥落,部分鸡感染后在结膜和鼻腔内部有痘疹出现,常常伴发继发性感染,有浓黏液流出[3]。
1.3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在一个鸡体的口腔、 咽喉、 没有羽毛的光滑皮肤上都出现痘疹的病例,混合型是三型中最严重的一型,该病死亡率较高,感染严重,是最为严重的一型。
2 解剖病理
      该病对内脏病变较少,黏液性和混合型鸡痘解剖可见痘疹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出现。
3 鸡痘的综合防治措施
      鸡痘属于病毒性疫病,防重于治,虽然该病的致死率较低,但是一旦鸡群感染该病毒后,免疫机能下降,导致其他继发性病毒性、 细菌性疫病的爆发,导致鸡群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日增重降低,产蛋率下降,育成率降低,尤其该病毒感染后致死率低,但病程较长,整个群体日消耗增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一旦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全群死亡率大大增加[4]。
      该病的防控重点在防:一是要定期对鸡舍进行卫生清理,圈舍消毒,防止圈舍环境中病毒感染,尤其是消灭蚊虫;二是要健康引种,对新引入的鸡要隔离观察,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的鸡要立即隔离,消灭感染源;三是使用鸡痘疫苗进行接种,现在较常用的疫苗有两种,即甘油苗和冻干苗两种,该两种疫苗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能够广泛地应用在各个日龄段,冻干苗要使用50%的甘油进行一至两百倍的稀释,用刺种针或者钢笔尖进行消毒后,蘸取一定量的稀释液进行翅下刺种,1 周以上使用 200 倍的稀释疫苗刺种一针,2~3 周龄以上的可刺种两针,在使用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会出现痘状结痂,随后结痂脱落。 疫苗保护效果成鸡在 5个月左右,雏鸡只有 2 个月,因此要及时补免;四是一旦群体中出现感染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对已经产生痘疹的要去掉假膜使用药物治疗。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