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禽养殖 >
热门搜索:

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试验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9-12-08   

绍兴市皋埠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全镇拥有耕地面积 2 733.33hm2,水域面积926.67hm2,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水稻是该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作物,有6 667m2以上种粮大户173 户,是绍兴市农业大镇。但是。多数水田仅种一作单季稻,并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导致投入成本提高、效益偏低,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面对现实,如何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自然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示范。通过示范实践。形成一整套稻田养鸭生态共育技术。并且该项技术应用后提高了水稻产量、节省了水稻生产投入成本、促进了效益提高。

l稻鸭生态共育作用与效果 1.1增加稻田养鸭收入

根据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区统计,早稻平均产鸭183 只/hm2,计产值2 637元/hm2,减去苗鸭、饲料、药物成本366 元/hm2,净增收入2 271元/hm2;晚稻平均产鸭160.5只/hm2。计产值2 630.55元/hm2。减去苗鸭、饲料、药物成本353.10 元/hm2。净增收入2 277.45元/hm2。早、晚稻两季养鸭增收 4 548.45元/hm2。

1.2节省水稻生产成本

稻鸭生态共育区与对照田相比:早、晚稻各减少1次化学除草,节省除草剂成本52.5元/hm2;减少治虫2次,节省药本和工本202.5元/hm2。节省化肥成本91.5元/hm2(碳铵 58.5元/hm2,尿素33.0元/hm2),早、晚稻合计节省水稻生产成本346.5元/hm2。同时。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稻米质量安全。

1.3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根据示范区统计,早稻:稻鸭共育区产量6 565.5kg/hm2,比对照田增加445.5kg/hm2。平均因水稻增产增收入864.3 元/hm2。晚稻:平均产量6 360.Okg/hm2,比对照田增加570 kg/hm2,平均因水稻增产增加收入1 105.8元/hm2。早、晚稻合计增加收入1 970.1元/hm2。

1.4有利减轻病虫发生

根据对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区调查。养鸭期间稻飞虱密度:早稻田控制在1.3只/m2,比常规防治对照田减少55.2%;晚稻田控制在1.8只/m2,比常规防治对照田减少44,7%。稻田杂草:不养鸭、不施除草剂的对照区稻田杂草密度达55 株/m2,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区在放鸭1个月后调查,基本查不到杂草。纹枯病: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区丛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4.7%,病情指数比对照区降低4.1%。

1.5增施稻田有机肥料

1只鸭在稻田放养2个月所排出的鸭粪达10kg左右,放养鸭子180只/hm2,等于施入鸭粪1 800kg/hm2,相当于纯氮8.46kg/hm2、纯磷12.6kg/hm2、纯钾5.58kg/hm2,是氮磷钾齐全的有机肥料,可减少追肥的施用量。

2稻鸭生态共育主要技术 2.1选好稻与鸭品种

水稻要选择株高中上、株型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的优质良种。鸭子要选择体型小的品种,首选品种为绍兴麻鸭。麻鸭在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巡回范围广,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抗病力强。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鸭子生长期与水稻生育期基本一致。

2.2适时移栽与放养

稻鸭共育共长是该技术的核心,掌握好鸭子放入稻田时日龄和水稻秧苗插种时间的合理选择是共育放养的关键。鸭子日龄过大、放入时间过早会伤及秧苗,过迟或鸭子过小。除草、灭虫效果下降。一般移栽田掌握在秧苗4~5片叶龄时插秧.在插秧后7—10d放入雏鸭。直播单季晚稻在播种后20d放入雏鸭;雏鸭掌握在12~15日龄。稻田放鸭密度掌握在150~225只/hrn2为宜,按100~120只为一群进行放养.避免过于群集踩伤前期秧苗。

2.3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移栽秧苗在插秧前5d左右、直播稻田在放鸭前7d,用 500,6多菌灵1.5kg/hm2,对水450kg预防1次病害。早稻在纹枯病盛发初期用生物农药5%井冈霉素防治1次,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一般可不防治。晚稻尤其是单季晚稻,由于生育期长、害虫较多。应在做好秧苗带药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有重点地防治1~2次。在治虫喷药前。尽可能将鸭赶到暂不洽虫的稻田,或赶到池塘、沟渠,过渡2—3d后再赶回原来稻田。鸭子具有很好的中耕除草作用,移栽稻田基本可以不施除草剂:但直播稻田要在播种后1~3d,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450.-,9009/hm2,对水600kg防除1次杂草。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