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禽养殖 >
热门搜索:

养鸭治虫的历史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9-07-11   

养鸭治虫 ,用鸭防治害虫最先来自对鸟类防治害虫的观察,这无疑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观察到大自然中鸟类对害虫的控制,到想到应用鸭子来防治害虫,是人们认识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飞跃。李约瑟将鸭子的应用誉之为“出现于中国的生物防治中最有意义的革新”。

养鸭治虫的历史至今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弄清楚。家鸭是从野鸭驯化而来的,至迟在商代,家鸭已驯养成功。虽然已出土的甲骨文中未见“鸭”字,但商墓中已有铜鸭、玉鸭和石鸭出土,可见商代确已饲养家鸭。也就是说,家鸭驯化至今已有四、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成书于公元六世纪30-0年代的(齐民要术)对鸭的食性就已有“鸭,靡不食矣。水稗实成时,尤是所便,吠此足得肥充。”的记载。

四川峨媚出土的东汉水田水塘石刻模型,一边是破塘,一边是水田。水塘与水田紧靠在一起。水塘中有鸭。显然,鸭子是很容易进人稻田的。[南宋1杨万里(公元n27一12伪年)《插秧歌》诗云“秧根未牢漪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诗中同时提及了稻和鸭,意思是说秧还未插完,秧根还未扎牢。要照管好鹅儿与雏鸭,不要让它们下田弄坏了秧苗。可见其时已有鸭子下稻田的情况发生,距今已有创刃多年的时间。

通常认为养鸭治虫最早见于明代。根据农史专家阂宗殿的考证,养鸭治虫一法,实创于公元巧叨年,至今已有中以)年的历史了。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一书中也引用了阂宗殿的研究结果。因此有必要先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陈经纶无疑对鸭子的应用作出了贡献。陈经纶的第五代后裔陈世元于乾隆年间(1736至1796编撰的(治蝗传习录)记载了这一史实。陈经纶是福建福州人,他的父亲陈振龙是位提倡在中国种植山芋的农业先驱。万历二十一年(15年),福建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旱灾。陈经纶请求省府推广山芋的种植。他在观察白鹭吞食蝗虫的基础上,试着用鸭子去防治蝗灾,获得了成功。他在一篇题为《治蝗笔记》的文章中,记述了他的发现经过:

“蝗之为 西北害久矣,历朝治法不同。予游学江湖,教人种薯,时蝗复起,遍嚼薯叶。后见飞鸟数十下而啄之,视之则白鹭也。因阅《埠雅》所载,蝗为鱼子所化,得水时则为鱼,失水则附于破岸芦荻间,燥湿相蒸,变而成蝗。鹭性食鱼子,但它们去来无常,非可驯畜。因想鸭亦陆居而水游,性喜食鱼子与鹭鸟同。窝畜数雏,爱从鹭鸟所在放之,于破岸芦荻哆其种类,比鹭尤捷而多,盖其嘴扁阔而肠宽大也。遂教土人群畜鸭雏,春夏之间随地放之,是年比方遂无蝗害,而事属创见,未敢遍以教人。值予倦游归,未知遍此法后复嗣音否。”

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注明是巧卯年,书中提供了如何以鸭灭蝗的详细指导: “侦蝗煞在何方,日则举烟,夜则放火为是号,用夫数十人,挑鸭数十笼,八面环而哆之。两旬试飞,匝月高腾。一鸭较胜一夫,四十之鸭,可治四万之蝗。一夫挑鸭一笼,可胜四十夫。不惟治蝗,且可以牟利。”

虽然养鸭治虫有显而易见的优点,但这项技术,直到107年后,陈经纶的第五代后裔陈九振在芜湖做官时,才得以应用。他写道:

“念五世祖 经纶公??治蝗之法则未尝一试。??适余分符芜湖,捷先饯于家,备告以种薯治蝗诸善举,余心识之。??余履任后即有捕蝗之役,按是法治之,果有成效,遂蒙大宪委署含山,履行其法于他州县,蝗遂不为灾。”

陈经纶的五世后裔陈世元对此也有生动的记录“经纶公放明季时,因得薯种,游学江湖,教人种薯以佐谷食。目击蝗蛹蚕害禾苗,赤地皆空,薯叶亦被剪尽。阅之埠雅,蝗乃鱼子所化也。又史载飞鸟数千下而啄之。公触类旁通,驱鸭嗤除,治有成效。第事属创见,未敢遍传。笔记存稿在家。值家大兄九振选芜湖承,适有捕蝗之役。再用此法,屡有实效”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