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禽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浅谈如何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7-16   
  1. 概述  鸭的主要疾病包括: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及营养缺乏等疾病。任何一种疾病一旦预防不到位引起发病,就会严重危害养殖生产,因此做好疫病的预防对保障养殖效益至关重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鸭场养殖生产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  2. 防疫原则与措施  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定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鸭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均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环节相互关联而形成。由此疫病预防重点是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消除或切断这3个环节之间可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切致病因素。鸭病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可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两个主要方面。  2.1 主要预防措施  2.1.1 鸭群管理要点与饲养制度  2.1.1.1 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一般当感染数量较少或病原毒力较弱时。通过机体自身免疫可以抗过去而不致发病或症状表现轻微。健康的鸭群对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鸭场应加强鸭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鸭群整体抗病能力。管理要点:一是严格消毒及时接种,做到对疫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二是正确把握不同日龄鸭群所需饲喂量与营养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的营养指标;梅雨季节的饲料采购尽量实行少进勤进,不饲喂变质过期饲料,饲料贮存时间不超过15d为好;三是管理要跟上。严格人员、车辆及各种物品出入管理;在饲养过程中。要对鸭群的采食、饮水、呼吸及粪便排泄情况要观察掌握,对鸭群健康实施动态监管。另外,做好杀虫、灭鼠等工作。妥善处理好  死亡鸭的尸体,防止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等。  2.1.1.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全进全出”制是指鸭场所饲养的同批次同日龄鸭。在饲养期满后,全群一起出场。由于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或易发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采用此饲养制度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多批饲养制”的鸭场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做到整栋鸭舍的鸭群实行“全进全出”:二是分批进场的鸭群最好来自同一健康的种禽厂(场)。每批一次性进雏,不同批次进场的鸭群要专人专批饲养。饲养人员不得进行串舍饲养不同批次鸭群。  2.1.2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是鸭场预防疫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人员、鸭场及鸭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必须常年坚持。  2.1.2.1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出鸭舍要更换清洁消毒好的鞋帽及工作服。并洗手消毒;进人生产区应更换生产区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进禽舍之前通过再次脚踏消毒池:进入鸭舍之后,在消毒盆内洗手;鸭舍门口消毒盆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每日更换。工作服不得穿出生产区,饲养期间应定期更换清洗,清洗后的工作服要用太阳光照射消毒或熏蒸消毒。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能进入鸭舍。  2.1.2.2 运载工具消毒  一切车辆、用具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鸭场。车辆进入应经过消毒池,消毒液可用消毒时间长的复合酚消毒剂或3~5%氢氧化钠溶液,更换频次为每周2~3次。蛋箱、料车等运载工具频繁出入禽舍,必须事先洗刷干净后。再进行熏蒸消毒备用。  2.1.2.3 舍内用具及料槽、水槽的消毒  各生产区工具用具和物品必须专区专用。并做到勤清洗勤消毒,可用季铵盐消毒剂每周消毒3次。饲喂工具要加强清洗,保持干净卫生。  2.1.2.4 饮水消毒  早期加热消毒,饮温开水。中后期,若饮水有病原污染用氯制剂消毒(1—3ml)。  2.1.2.5 鸭场内环境消毒  鸭舍、运动场要定期消毒,鸭舍应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应经常清除,垫料要勤换勤晒;对场内道路、水泥面、排水沟等区域,用3—5%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液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喷洒消毒。育雏舍内及其周围在育雏期间最好每天消毒一次:禽场周围、禽舍周围环境及道路用3%的氢氧化钠每周2次喷洒消毒。  2.1.2.6 鸭舍的带禽消毒  坚持每日或隔日对鸭群进行喷雾消毒可以大大减轻疫病的发生。鸭舍带鸭消毒可选用季铵盐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发病期每日一次消毒。  2.1.2.7 应急消毒  因气温骤变、转群、换料等原因引起应激时,受到周围疫病威胁或有疫病发生时应进行应急消毒。  2.1.2.8 消毒注意事项  (1)了解消毒药的成分、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以及使用方法等。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作用、使用方法,及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使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  (2)熏蒸消毒禽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6℃,相对湿度以60~80%为好。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是鸭舍最彻底的消毒措施之一。盛装消毒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应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使人灼伤。  2.1.3建立良好的防疫体系  制定疫病防治方案和科学的防疫程序,并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2.1.3.1 严格检疫  在引进新鸭时,既要把好鸭的质量关,还要对引进的鸭群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原则:一是不到疫区引鸭;二是新引鸭群要经过2~3周的隔离饲养,观察鸭群状况,没有疫病才可人群。  2.1.3.2 适时免疫  种鸭因喂养周期相对较长,对种蛋孵化与雏鸭成活影响大。所以应随时监测鸭群抗体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及鸭群状态确定是否进行适时免疫注射。对于非种鸭的防疫可按既定的防疫程序如期进行。  2.1.3.3 接种方法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常采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  2.1.3.4 接种注意事项  (1)了解本地区及本场周边鸭场鸭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情况,同时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和疫苗的性质,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免疫程序。  (2)正确使用疫苗。所有疫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均应按要求贮存。用法、用量应严格按其说明书执行。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绝不能用。尤其要注意剂量过大将可能引起免疫麻痹而导致免疫失败。  (3)免疫接种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接种用的器具设备应事先灭菌。免疫用针头切勿重复使用,以防止整瓶疫苗受到污染,同时也可防止鸭群(体)间的交叉感染。疫苗应现用现配,一经开瓶、稀释后应在当天最短时间内用完。  (4)为了减少免疫应激带来的损失,接种时要保证鸭群处在健康状态。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应在3d以上。免疫前后。最好能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对免疫效果有影响的药物,在免疫接种期间应停止使用。  (5)接种后注意观察鸭群有无异常反应,最好能适时进行一次抗体水平监测。以确保免疫成功;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尽量减少和避免应激,从而保证鸭群机体能产生牢固的免疫力。  2.2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一旦发生传染病。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切断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的联系将损失降到最低。  2.2.1 诊断  及时而正确的防治。来源于准确的诊断。诊断的方法很多。但重点是临床诊断。必要时进行特殊方法的诊断,同时,应将疫情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临近鸭场做好预防工作。  2.2.2隔离与封锁  经诊断为传染病后应迅速隔离或封锁,将疫病控制在原地。就地扑灭。避免扩大和散播。  2.2.3 做好消毒、杀虫和尸体处理  在用化学消毒药物对鸭舍、地面或圈栏消毒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垫草、饲料残渣及洗刷墙壁、围栏等。  2.2.4 紧急防疫  为了控制、消灭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尤其是发生危害严重的鸭传染病。应尽早对健康鸭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接种时必须对接种的鸭逐只详细检查,对体温正常又无临床症状的鸭才能接种。在接种过程中,要做到消毒严格,注射时应一鸭一针头。以免引起病原交叉传播扩大疫情。  2.2.5 治疗  对发病的鸭在严格隔离和加强护理的情况下,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及时治疗。如对急性传染病以抗菌药物、免疫血清为主。
推荐图文